紅色精神譜系鮮活無為黨史學習
無為是革命老區,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無為大地。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無為深入挖掘無為本土豐富的紅色資源、提煉紅色文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深化黨史教育,不斷引領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厚培知史愛國之情、砥礪愛黨強國之志。
用好紅色資源,體驗式學習。以新四軍七師紀念館、烈士陵園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等紅色資源為載體,挖掘其育人價值,讓黨員干部走進融知識、文化與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第二課堂,現場追溯歷史、反思現實,補充紅色營養。通過觀看實物與圖片、聆聽講解、重溫入黨誓詞等方式,使黨員干部自覺學習革命先輩先烈,增強黨性意識,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2021年新四軍七師紀念館共接待省內外200多單位,烈士陵園僅4月4日清明節當天就接待1萬人次。
提煉紅色文化,創新式轉化。組織開展“百花齊放頌黨恩”文創活動,不斷提煉無為的紅色文化,將無為的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精神力量,策劃制作《本色》《旗幟》《堡壘》等無為紅色視頻,出版《大軍從此過江東》《安徽紅色記憶叢書——紅色無為》《濡須風云——無為紅色故事》等書籍,創作廬劇《擂鼓詩人》《鐵打的軍紀》、黃梅戲《杜鵑嫂》等劇目,制作《無為話話無為——建黨100周年話說無為紅色記憶》電視專題片等。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同志的重要作用,組織老黨史工作者專班,挖掘無為黨史資源,編撰了《濡須風云》無為紅色故事一書,收錄了新民主革命時期發生在無為地區的革命故事110余篇,是當前黨史教育中紅色“搶手”讀物。同時,組織老同志參與《無為市中共黨史人物傳》修編工作,通過對現有黨史資料的全面梳理、深入挖掘,全面展現革命先烈精神風貌和奮斗歷程。
拓展紅色活動,激發式引領。為深入拓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無為組織開展“百場紅色文明實踐”活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紅色文化陣地,開展“百場紅色宣教活動”“百場紅色文化活動”“百場紅色精神傳承”活動,激發無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干部知黨史、感黨恩、立遠志、犇征程。
百場紅色宣教活動。組織開展“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廣泛開展入黨宣誓活動、重溫入黨誓詞、黨史答題競賽、講紅色故事、優秀黨課展播等百場主題突出、生動活潑的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全市將組織開展“濡須風云知多少——黨史知識我搶答”個人競答積分賽、“無為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知識大賽”團體比賽、“紅色無為”故事推送活動等活動。今年75歲的原無為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敏林經常奔波在去鎮、單位和學校宣講黨史的路上,他堅持宣講黨史已經有7年時光,僅2021年他已經義務宣講了30多場次。
百場紅色文體活動。全市各級黨組織采取集中組織和自行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中心(所、站)、紅色文化陣地等平臺作用,調動廣大文化志愿者的積極性,開展歌詠、演講、書畫、體育活動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文體活動,歌頌黨的恩情、展示新時代風貌、提升鄉風文明水平。“七一”前,全市將組織舉辦“百年光輝映初心”百幅圖展、“百支紅歌獻給黨”大合唱、“百幅書畫繪發展”活動。
百場紅色精神傳承活動。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要加強黨史在青少年中學習教育的傳承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主題,組織開展“聽黨話跟黨走——青春追夢”“聽黨話跟黨走——童心向黨”“黨的故事我來講”百場詩歌、演講、繪畫、征文、體育活動。3月28日,86歲的渡江英雄馬毛姐回到了家鄉——無為市劉渡鎮,她用親身經歷為家鄉的學生和黨員干部群眾上了一場生動的“黨課”。
渡江英雄馬毛姐回到了家鄉,憶當年寄語少年
深挖紅色內涵,擴大式激活。無為市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優良的革命傳統。為擴大無為的紅色文化影響力,做大做強無為的紅色文化旅游,無為利用山水澗景區、渡江第一船始發地、戴安瀾故居等紅色文化資源,深挖紅色內涵、還原歷史觸感,組織開展“紅色行——打卡無為紅色文化”活動、“2021文化旅游年暨四時節慶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式”的旅游體驗,把無為的紅色文化故事講新、講好、講生動,讓無為精神“活”起來,進一步激活無為“紅色文化”影響力。(陳國蓮)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