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老舊小區“改”出美好新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隨著城市化不斷深化,無城鎮不少老舊小區、內街巷因年代久遠,配套落后,難以滿足市民對舒適生活的追求,亟須得到更新改造。
近年來,無城鎮以黨建為引領,將老百姓的需求放心上,與居民共同商討老舊小區改造方案,著力打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新小區、新生活。
小街巷里變化大
老街深巷,記錄著城市的變遷,是眾多市民的棲身之所。相對于主次干道,內街巷相對狹窄、隱蔽、難以管理,“臟、亂、差”問題比較集中,要想徹底整改需要花費較多心血,是難啃的“硬骨頭”。以前,位于無城鎮文景社區的華僑巷道路破損,兩旁建筑物老舊,下水有問題,一到雨天積水難行且散發難聞氣味,一直是附近群眾的一塊心病。經過改造后,如今的華僑巷道路平直通暢、標識規范整齊、車輛停放有序。這樣的背街小巷分布在無城老城區的各個角落,在政府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它們正在由一個個“丑小鴨”蛻變成“白天鵝”。
違章建筑零容忍
老城區內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一直是文明城市建設的瘡疤,既影響市容市貌,也帶來很多的安全隱患。然而這些違章建筑關系到個別群眾自身利益,拆除阻力很大。對此,無城鎮堅持零容忍的態度,強有力的措施,“一把尺子量到底”,秉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堅決剔除一個個難拔的“釘子”,2021年以來,五個城內老社區共拆除違章建筑350處,計劃今年完成700余處拆違。拆除違建,保護了公共利益,改善了人居環境,贏得了居民稱贊。
老舊小區“改”出美好新生活
無城鎮老城區五個社區不少建筑建設年限已達20年,房屋外墻脫落,下水、樓梯道年久失修,公共區域雜物堆放嚴重,鄰里間也因此常常鬧出矛盾。2021年,無城鎮共完成49個小區的改造工程,加上前期的改造,截至目前,無城老城區共有64個小區完成改造,從根本上改善了因小區年代久遠帶來的生活不便問題。
群眾問題依靠群眾解決,為最大程度匯集民智民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無城鎮很多原本管理混亂的老舊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業委會通過討論決定小區改造相關事宜。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協助業委會成員上門逐戶解決小區改造期間引發的矛盾糾紛,清走長期占用公共空間的雜物和僵尸車,加快小區改造推進效率。
接下來,無城鎮將不斷增強問題導向意識,積極面對不同訴求,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精準施策,推動老舊小區改出舒適新生活,探索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鮑曉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