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試點智慧社區建設 探索老舊小區管理新模式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步伐逐漸加快。無城鎮在推動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逐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堅持科技引領,實行多元共建,努力推進社區治理共建共享共用。
構建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實現網格化管理。無城鎮“智慧社區”整合社區相關的各類數據資源,建立社區“人、地、事、物、情”基礎數據庫及數據更新維護機制,確?;A數據的鮮活和準確?!爸腔凵鐓^”建設是統籌各部門數據采集需求,建立常態化的社區數據采集體系,采用電話信息采集、網格員上門采集、物聯網感知采集、互聯網采集等方式,實現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切實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效率。同時,促進社區工作規范化,使各級部門緊緊圍繞社區網格這根“線”,加強社區管理、居民生活、社會發展之間深度融合。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社區活動、組織鄰里互助,大大提升社區治理效率,實現居民服務“零距離”,社區管理“全覆蓋”,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新格局。
一網多元,智慧便民。在智慧社區管理系統搭建的基礎上,以突出“綠色、智慧”設計理念完善基本設備設施的建造,再融合物業管理模式打造智能化、綠色低碳的管理模式。目前將逐步實現老舊小區內新式垃圾分類亭、電動車智能充電裝置、安裝智能門禁、高清智能攝像裝置等智能安全防護設施的建設,在方便居民的同時又注重安全隱患消除。再以物業成熟的運營理念為智慧社區提供樓棟管家、物業報修、智慧養老、社區活動、天氣預報等服務。
下一步,無城鎮將堅持需求導向、智慧助力、安全便捷、提升品質的思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市場投入維護運行、購買服務有償使用的原則,抓住國家鼓勵開展以5G、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時機,借助新技術、新手段,推動智慧社區建設,以實現治理安全化、管理現代化、服務多元化、運營便捷和可持續化等基本目標,為百姓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同時,要盡快解決基層社會管理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安全和社會治安穩定等問題上的不足,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吳軍)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