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集中整治補短板 立足長遠建機制
在近期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過程中,無城鎮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全域大排查,深挖問題根源,重拳出擊,集中整治,因地制宜,實施分類管理,立足長遠,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黨員干部帶頭干,群眾擔當“主角”。自召開全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動員大會以來,各村精心組織,發起了以黨建示范引領,黨員、群眾“志愿清潔家園活動”,各村、社區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利用村級廣播、村內微信群、“幸福無城”微信公眾號平臺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清潔環境、優化環境的重要性,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特別是黨員干部要有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通過不斷地引領帶動,“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全面推進”的工作態勢逐漸形成,全鎮上下再次掀起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新高潮。截至目前,在此次“春季戰役”集中行動中,全鎮約有二千多名村民、志愿者紛紛主動拿起勞動工具,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雜草和亂堆放,清理河塘溝渠漂浮物,“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在廣大群眾的思想里生根發芽。
分類管理補短板,重拳出擊“痛點”。無城鎮地廣人多,尤其在城鄉接合部周邊的村莊問題尤為突出,經營的廢品收購點就有79個,征而未用的閑置土地約1100畝,場地周圍零散垃圾、裸露固廢、揚塵污染造成的“臟亂差”現象十分嚴重;在連接城鄉的主干道路(無倉路、新老巢無路、無開路)兩側的亂堆亂放、占道經營、“牛皮癬”等突出問題,總是出現反彈現象,難以根治;還有居住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和美麗鄉村,部分村民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老年群體,家禽散養、亂堆雜物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沉疴痼疾”,無城鎮特組建專班,并聯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簡稱:城管執法局)、文明辦開展專項整治。一是向廢品收購點發放《無為市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專項整治告知書》,規范經營標準,對沒有合法身份、沒有達到環保要求的收購點依法予以取締。二是對城鄉接合部大面積“征而未用”的閑置土地,實施封閉管理,鋪設防塵網和圍擋,防止出現非法占地、偷倒垃圾和揚塵污染。三是繼續深入宣傳“門前三包”的責任意識,給老年人耐心講解“門前三包”的具體內容,將責任牌張貼在農戶家門口,還幫助孤身體弱的老人打掃庭院和房屋。
立足長遠建機制,走出反彈“怪圈”。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篇”,“五清一改”行動讓村容村貌整體較以前有很大改觀,但是如何走出“前腳整治,后腳還原”的反彈“怪圈”,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頭戲”。
無城鎮從三個方面入手,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村級理事會的宣傳引導和監督管理作用。理事會成員經常上門入戶,開展正面引導和宣傳,讓村民自覺實行門前“三包”,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營造長期維護的氛圍。各村設立的“村民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項資金”,由理事會負責保管和使用。在使用專項資金時,需填寫《人居環境整治用工日志》,跟蹤進度并拍照留檔,確保每筆錢都能用到“刀刃上”。自然村宣傳欄每月公示資金使用情況,接受廣大村民的監督,防止出現虛假用工、冒領資金的情況。
開展村級評比表彰激發群眾自主意識。通過近幾年的宣傳和整治,大部分群眾已逐步形成了定期打掃環境衛生、定點傾倒垃圾等良好習慣,但對村莊整體環境的維護主要還是依靠村委會干部發動。為此,開展“文明家庭”、“美好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的家庭評比表彰活動是最好的宣傳“標榜”,這些優秀的家庭會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線上的微信網格群加以宣傳,可充分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意愿。
強化檢查,及時糾正。鎮督查考核組每周巡查、每月考核,發現問題隨手拍照,第一時間發送至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微信群,各村對照問題及時整改,并將整改成果及時反饋到鎮鄉村振興辦,作為年底績效考核的依據。此外,進一步加強對于市場化運作的環衛公司的考核和監督,確保網格環衛工人的數量和質量,配備足夠的垃圾桶和清潔設備。鎮鄉村振興辦每月開展全面大排查,分析問題癥結,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進行書面通報,兌現獎懲措施,推動全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袁園)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