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以“小題大做”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
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無城鎮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疊加融合多方資源力量,把居民一件件“日常小事”當作“民生大事”,“小題大做”持續推進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
細繪“小網格”,托舉民生“大服務”。為充分發揮黨建、政法、民政等部門一體網格效能,鎮黨委結合人口情況、地理位置、小區布局等情況,以“一格一員”的形式在現有390個網格的基礎上,向下延伸建立1535個微網格,選聘網格輔助員1535人,制定《無城鎮網格輔助員獎勵辦法》,實行積分制,每年投入近百萬用于網格輔助員的積分兌現。同時建立無城鎮“紅‘鄰’無憂,眾‘治’成城”紅色網格品牌,整合小區黨群服務站、小區先鋒驛站、紅色議事廳等陣地打造48個“紅‘鄰’驛站”。在此基礎上,拓寬民意收集渠道,在“紅‘鄰’驛站”“先鋒驛站”小屋、物業辦公室門口等顯眼位置設立“問題幫辦,‘碼’上就辦”線上民意收集平臺,在14個社區設立“民意收集員”崗位,負責收集、整理、分類居民訴求,按類分發給社區部門、小區黨支部認領解決。
打造“小陣地”,構建和諧“大社區”。為創新多元化治理平臺,暢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渠道。鎮黨委通過建立居民議事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小陣地”,吸納更多居民代表參與基層治理。通過組織推薦、居民表決等程序,選優配齊102名政治覺悟高、組織能力強的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小區業委會主任、紅色樓棟長等,組建“東風送暖”“太陽花”“文景之春”等20余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廣泛搭建“涼亭議事會”“紅色議事廳”等民主議事平臺。同時突出日常服務常態化,社區黨組織根據黨員的工作性質、興趣特長等元素組建技能培訓、政策宣講、為民服務、文藝娛樂等志愿隊伍,建立“居民下單-社區派單-黨員領單-居民評單”的閉環服務模式。圍繞“一社區一品牌”,鼓勵“一小區一做法”,形成了“家門口黨課”“涼亭議事會”“黨員敲門”“黨員揭榜”等18個小區黨支部特色做法,共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26個。
注重“小項目”,書寫治理“大文章”。為提升居民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惠民服務質量,鎮黨委依托社區黨群服務站和沿街場所建設17處“暖蜂驛站”,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展“新心向黨十大行動”,今年以來已服務“兩新”群體6000余人次。除此之外,探索建立5個小區黨群服務站,融合老年食堂、托幼中心、日照中心等功能,為居民提供不出小區的“一站式服務”。借用“晚茶議事”載體,社區工作者、居民們“同坐一張桌,同喝一壺茶”,在泡茶、碰茶、續茶之間,圍繞議事主題,對社區的大事小情進行講評,抒發觀點、暢談發展。日前,金河社區利用“晚茶議事”協商載體,在居民代表、物業負責人等共同努力下,增加30多個停車位,切實解決困擾居民的“停車難”問題。(易允燕)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