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無城鎮:五優同心繪文明 實踐共筑幸福城
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近年來,無為市無城鎮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通過科學規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5大功能室,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無城好人館、蕪湖市“掃黃打非”示范點、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傳承實踐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燈館等特色陣地,構建起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實踐平臺,推動文明實踐走深走實。
優化陣地,夯實基礎。積極打造文明實踐陣地,無城鎮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應建全建;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延伸設立村史館、商圈、公共文化場所等微型實踐點45個。規范宗祠管理,將倉頭季氏祠堂打造成倉頭新風堂,舉辦戲曲表演、公益集市、表彰身邊典型等活動,2025年清明節承辦了蕪湖市“祠韻清明·家國同輝”暨“從家祠到家國——清明移風易俗”專題活動。
優化隊伍,聚合力量。規范志愿者注冊登記,每年對文明實踐骨干、志愿者及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培訓不少于4次,提高文明實踐隊伍素質。目前,無城鎮實名注冊志愿者22030人、志愿者隊伍108個。匯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文藝愛好者等力量,打造文化志愿隊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隊伍。
優化活動,提升服務。結合春節等節點,開展“寫春聯送祝福”“敬老助殘服務”“紅色教育基地參觀”等實踐活動,融入非遺展演、“戲曲下鄉”等文化元素,提升活動吸引力。通過線上問卷、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群眾需求,開設農業技術培訓、健康知識講座、土地政策指導等群眾所需課程,開展非遺體驗、愛心義診、愛心理發等活動,實現“思想教育”與“惠民服務”雙融合。2024年以來,共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30余場,吸引近3.2萬群眾參與。
優化項目,樹立標桿。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工作導向,培育文明實踐項目16個,打造“幸福無城5號見”“能人巧匠庫”“點亮星空·童心共融”等一批示范性強的品牌項目。2025年,將深化“幸福無城5號見”項目建設,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推行“文明實踐+紅色物業”模式,助力社區治理;聚焦養老服務、關愛青少年、環境治理等領域,選樹10個公益創投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并推廣優秀案例。
優化機制,促進長效。成立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部署任務、調配資源、解決問題,形成“黨委領導、部門協同、村社落實”的責任體系。將文明實踐工作納入村(社區)年度考核,圍繞陣地利用率、活動覆蓋率、群眾滿意度等制定量化指標,每季度開展督查并通報問題。通過財政專項撥款、社會公益捐贈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文明實踐長效運行。
無城鎮通過“五優”實踐體系的系統構建,不僅實現了文明陣地的全域覆蓋,更以文化傳承、志愿服務、民生服務為紐帶,將文明實踐融入群眾日常生活。非遺魚燈照亮文化自信之路,“幸福無城5號見”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紅色物業”創新基層治理模式——這些創新實踐正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文明實踐樣板。未來,隨著公益創投項目的深化與考核機制的完善,無城鎮將持續以“群眾需求”為圓心,以“文化浸潤”為半徑,繪就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幸福“同心圓”,為文明城市建設注入更多“無城智慧”。(趙海燕)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