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埠鎮:夯實戰斗堡壘 筑牢“紅色堤壩”
崗橋村,位于牛埠鎮西南,坐落于郭公河東側,地處周港圩、李斯圩兩大圩區,是牛埠鎮重點防洪地段之一,防汛任務非常繁重。6月下旬郭公河水位持續攀升,周港圩、李斯圩堤壩被被超保水位持續浸泡40余天,險象環生,險情頻發。崗橋村黨總支將2.5公里的堤防當作主戰場,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冒著暴風驟雨、頂著炎炎烈日持續奮戰40余日,全力以赴誓保兩大圩口安全度汛。
筑牢紅色堡壘,建成防汛抗洪“主心骨”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崗橋村歷來重視防汛工作。村黨總支汛前早早落實汛前各項準備工作,堅持全村防汛“一盤棋”,成立防汛工作小組、防汛巡邏隊、搶險隊;組織專人預先排查險情、消除隱患,清除圩堤上的樹木、雜草,為防大汛抗大洪打下堅實基礎。臨汛時,村黨總支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防汛緊急會議,聽取李斯圩、周港圩駐守人員匯報,全面掌握重點險點,再根據雨情水情因時因地制定具體詳細的應急方案,有的放矢;細化“兩委”成員分工,落實職責,責任到人;統籌安排好排灌站、堤壩值班值守人員,確保24小時有人在崗值班值守。
措施得力,能打硬仗。汛期以來,崗橋村對上級的各項部署和各防汛舉措的執行力在全鎮名列前茅,在值班值守、巡堤查險等方面的出色做法被全鎮推廣。7月18日傍晚,暴雨如注,上游山洪直瀉而下,郭公河水位突然暴漲至13.99米。眼看水面即將與堤肩齊平,漫破就在一瞬間。險情就是命令,村“兩委”在鎮干部帶領下,分頭行動,沉著應戰。村書記邢一發同志,按照應急預案第一時間調來4臺挖機、8輛自卸車,主任邢大林10分鐘內確定2處取土點,其他黨員干部組織人員緊急撤離、物資調度、搶險人員集結。在鎮防指的統一指揮下,10個小時內搶筑800米子堤,成功打贏洪魔阻擊戰。
鍛造紅色隊伍,壘實防汛抗洪“壓艙石”
“你們這組巡堤時,小龍負責巡查堤腳二平臺,眼睛看是否有積水,用腳踩試試哪里松軟……”村黨總支書記邢一發在自己不帶班的時候跟巡堤人員一一交代清楚,才能放心。作為一名防汛老戰士,他經驗豐富,親自帶領、培訓巡邏隊和搶險隊,保證了隊伍的戰斗力;作為全村防汛抗洪領路人、主心骨,他時時處處沖鋒在前,連日來的持久戰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人瘦了、臉黑了。防汛搶險期間,村班子每個成員都表現出舍我其誰的黨員本色和責任擔當。邢大林主任40多天始終堅守在一線,巡堤值班、搶險救災,急難險重任務在哪,他就在哪;江連琴等女干部巾幗不讓須眉,顧不得家中老小,和男同志一樣帶班巡堤、運送物資。人心齊,泰山移。此次防汛抗洪救災工作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表現出不畏困難、不畏艱險、不畏洪魔的英雄氣概,正是崗橋村黨總支日常堅持不斷抓思想教育、抓隊伍建設、抓作風示范、抓紀律保障的結果。“我能行!我要去防汛一線!” ……主動請戰的聲音不停地回蕩在邢一發書記耳邊,90歲老黨員邢侃如主動請纓上一線當防汛“參謀”,老黨員邢一群特地從外地趕回家中參與防汛,貧困戶姚春水在巡堤查險、清障除雜、搶險救災中搶著干、爭著干……面對滔天洪水,崗橋村近60名黨員勇敢逆行,迎難而上,即使角色不同,但信念相同,他們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勇于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筑起防汛救災堅實堤壩。
匯聚紅色力量,畫好防汛抗洪“同心圓”
風雨同舟,心手相連。“你們才是最辛苦的,我捐些物資也只是盡份力。這次洪水很大,比16年洪水要大許多,但我們崗橋干得很好,你們功不可沒。”崗橋村愛心人士許大萬緊緊握著邢一發書記的手激動地說。防汛前線,黨員干部奮勇爭先,保衛家園;后方群眾不甘落后,村內愛心人士、在外務工人員和鄉賢們傾情援助。在外工作的村民邢玉峰聽聞家鄉遭受洪災后,在第一時間向崗橋村捐款捐資……人民群眾一句普通的話語、一個微小的舉動,對于崗橋村黨組織來說卻是一份沉甸甸的信賴和認可,群眾滿意、家園無虞是最好的“軍功章”。在崗橋村黨組織的影響和帶動下,廣大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抗洪斗爭中,在家的出人出力,外出的出資捐物,攜手同心,共同護衛美好家園……截至目前,已有2家企業,12名愛心人士,向崗橋村伸出援助之手,接收各類物資價值1.8萬余元,全村80余名黨員群眾志愿者主動參與防汛一線。
洪水無情襲家園,眾志成城抗洪災,干群齊心衛家園,全力以赴搶險情。在這場抗洪搶險戰斗中,崗橋村黨總支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擰成一股繩,堅持一盤棋,嚴守防汛第一線,烈日下、風雨中,不分白天黑夜在圩堤上戰斗著、堅守著。洪水面前,全體村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在抗洪攻堅戰中,譜寫出了一篇干群全力保家園的新時代壯歌。(劉建美)
來源: 蕪湖文明網
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