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鎮】五項服務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開花結果”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是大力弘揚時代新風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今年來,泉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創新“555”工作法,著力搭建政策理論宣講、文化教育、文明創建、科技技術、扶危濟困等5個平臺,成立政策理論宣講、文化教育、文明創建、科技技術、扶危濟困等5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送政策理論、送文化教育、送文明新風、送科技技術、送關心關愛等5項服務,全力打通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最后一公里”。
送政策理論有深度
通過打造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政策理論宣講平臺,并吸納優秀黨政干部、老教師、老干部進入政策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伍,深入農村、社區、學校、村居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脫貧攻堅政策、鄉村振興戰略、法律法規等理論宣講會達120余次,極大的滿足了群眾政策理論需求。
送文化教育有廣度
全面整合現有文化教育活動資源,把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等場所納入文化教育活動陣地,并積極開展祠堂綜合利用,將現有的23個祠堂打造成文化教育活動陣地,做到有舞臺、有宣傳氛圍、有圖書、有專人管理。組織黨政干部、教師、文藝工作者等組成的文化教育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送戲下鄉、群眾性文化活動、愛國教育、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文化教育活動達25次,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送文明新風有力度
組建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吸引廣大社會志愿者進入文明創建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網、移風易俗、垃圾分類等活動達51次,破除封建迷信,倡導文明新風尚,革除了陳規陋習,涵養了社會新風尚。
送科技技術有精度
吸納致富能手、農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等專業人士進入科技技術服務志愿隊伍,深入所有村(社區)開展河蟹養殖、水稻養殖、家禽養殖等專業技術培訓。針對貧困戶缺乏種養技術問題,科技技術服務志愿隊伍開展了15次特色種養業集中培訓,實現特色種養業貧困戶全覆蓋,進一步解放群眾生產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送關心關愛有熱度
成立由鎮村干部為主,社會志愿者為輔的扶危濟困志愿服務隊伍,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困境兒童、孤殘老人等有困難的人群,進行上門拜訪、懇談交流、關心關愛、心理疏導、公益幫扶等服務,幫助協調家庭鄰里關系,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來源: 無為市人民政府
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