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 守護碧水清流 擦亮生態底色
綠草茵茵、清流嘩嘩,野鴨戲水、居民閑釣。3月16日,春雨霏霏,走進洪巷鎮羅山中心村,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映入眼簾。近年來,洪巷鎮聚焦短板,高位規劃、嚴標準建設、全覆蓋推進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
廣泛宣傳,凝聚合力。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千家萬戶,洪巷鎮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廣泛宣傳相關政策和設計方案,充分征求意見建議,爭取群眾最大的理解支持,并號召群眾主動參與、勇于監督、倡樹文明。在管網入戶前及管網鋪設過程中,組織技術人員、鎮村干部深入現場踏勘,協調解決問題,獲得群眾認可和同意,打通管網入戶“最后一百米。
治理破題,全力推進。
“以前,污水都是通過明渠或暗渠直接排放,一條條排水溝臭氣熏天,一到夏天,蚊蠅滋生,氣味難聞,路人捂鼻急行。如今,居民沿渠散步,好不愜意。”居民洪大伯深有感觸地說。鄉鎮污水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任務重、難度大。洪巷鎮成立了以鎮長為首的污水治理指揮部,制定詳細方案,選擇切實可行的污水處理技術,堅持集中與分散、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分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從破解難點入手,以中心村為重點,堅持“科學規劃、完善保障、督察推進、強化監管”的方針,狠抓落實,將治污工程切切實實地做成民心工程。
建管并驅,高效運行。
“鎮污水處理終端日處理污水300噸,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自流,首先進入到格柵池過濾,再流入調節池,最后經過消毒器注入清水池;污水經過預處理、二級處理、三級深度處理后,得到一級A+的標準,可以用來灌溉農田及補充西河水流。”一名技術人員介紹道。洪巷鎮積極探索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運用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微生物濾池等技術,建設及運行成本較低,在保障微生物濾床對水體凈化和修復的同時,也保持了與周邊生態系統相協調。并將污水治理工作與美麗集鎮、美麗鄉村建設及改水、改廁、垃圾治理工作相銜接,推廣使用規范的三格式化糞池,按照“黑水”、“灰水”分治的原則做好污水管網的收集。聚力尋求長效管理機制,為村民打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確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