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 九旬老兵“歸隊”追憶烽火歲月
“79年前的今天,就是在這魯咀大橋上,爺爺滿含熱淚,送我去抗日的,從此我走上了革命道路……”6月13日上午,現年92歲的新四軍老兵戴詞,在蕪湖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夏光發等陪同下,來到洪巷鎮魯家嘴、24圩一帶,原皖江抗日根據地五區游擊區,自己年少戰斗過的地方尋訪,緬懷犧牲戰友,重溫烽火歲月。
戴詞、夏會長等一行10人在洪巷鎮鎮村領導的陪同下,首先瞻仰原五區區長何也烈士墓。戴詞老人深情回憶了烈士的英勇事跡,何也身材魁梧,外貌英俊,處事果斷,英勇頑強,對黨忠誠,犧牲前是五區黨、政、軍的最高負責人,帶領人民群眾,開展減租減息,懲治惡霸漢奸,建立人民武裝,鞏固抗日根據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受廣大群眾愛戴;1945年5月,何也在劉家渡進行革命工作時,被叛徒槍殺,時年26歲。
戴詞一行隨后來到魯咀大橋、五區民主政府舊址,追尋革命前輩足跡。來到自己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戴老感慨萬分。自己幼年時父母就病逝,每年春荒時就跟隨爺爺或奶奶在周邊乞討,日偽軍就在無為南鄉一帶燒殺搶奪,很多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10歲時,我就堅定了參加抗日隊伍的決心,但是爺爺不允許。13歲時,爺爺架不住我“吵鬧”,同意我參軍了,我終于成為新四軍第七師、19旅、56團偵察隊的一名“小兵張嘎”,偵察敵情,送情報、抓奸細、購藥品;多次往返于淪陷區,履險蹈危。有一次運送2支手槍,半路上突遇一支日偽軍小隊伍,我匆忙中將槍埋于泥土下,并作了記號,后日偽軍將我抓到土橋,由于我堅持說是給地主家放牛的,傍晚前就將我釋放了,我忘了饑餓、寒冷,連夜又將槍刨了出來。
戴老說,戰爭的殘酷讓人難以想象,跟我同年入伍的三個戰友就先后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中犧牲,犧牲時都20歲不到,都沒有結婚。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我聽到消息后都激動萬分,可逝去的戰友卻再也無法相見,我永遠不能忘卻那些一起并肩戰斗的戰友。
據夏會長介紹,1950年,戴詞被黨組織送到第二軍醫大學學習深造,畢業后成為一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走上另一條救死扶傷、服務人民的道路。如今,戴老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每個月享受國家各種補貼一萬余元,兒孫孝順有加,家庭幸福美滿。
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志們都深有感觸地表示,革命先烈們用獻血和生命換來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不僅要銘記、要珍惜、要感恩,更要保持紅色傳統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厚植家國情懷,發揮自身的力量,為國家新時代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100華誕。(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