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實施振興戰略 繪就斑斕畫卷
仲夏黃昏、微風習習,夕陽浸染、晚霞漫天。在洪巷鎮政務區內,安瀾廣場上,勁歌熱舞、歡聲笑語;足球場上,汗流浹背、熱鬧非凡;百畝藕塘旁,行人三三兩兩,漫步細語,賞錦鯉青蓮,聞荷香四溢,聽蛙聲一片……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今年以來,洪巷鎮黨委嚴格貫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資源優勢,開拓創新,凝心聚力,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突出特色,激活發展動力。以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為目標,依托傳統的蓮藕、荸薺和新興的黃菊花、白茶和山核桃等產業,通過主體引領、項目引進、產業引導,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稻漁及藕漁綜合種養,通過培訓和指導,不斷提升農民種養殖水平。結合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有效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經營收入,帶動更多群眾致富。不斷調整產業布局,引導種養殖業向生態、綠色、休閑、觀光方向發展,持續提高種養殖業附加值,推動種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
突出融合,推動轉型升級。緊緊抓住穿越我鎮的國道347和省道233建成通車,這一歷史性機遇,上下聯動、創新舉措,抓好現有產業的培育、扶持和壯大。堅持擇商選資、招大引強原則,以文旅招商“勢能”轉變為跨越發展新動能,圍繞旅游業、休閑農業、種養植業等強化業態招商,積極做好戴安瀾愛國主義旅游項目、姥山魯咀橋紅色資源、羅山菊花產業、聯合萬畝蓮藕基地等項目落地見效,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立爭到十四五末,將聯合、羅山兩個產業基地打造成農業休閑觀光區,由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變,實現農旅高度融合。
突出品質,打造宜居環境。牢固樹立“兩山”理念,不斷縱深推進“農村三大革命”。通過增設村級公益崗,落實困難群眾就業,按照“戶投送、村集中、鎮轉運、市處理”的模式,確保垃圾不落地,實現了垃圾治理全覆蓋、常態化。建成了總價1000余萬元的日處理污水300噸的污水處理廠和8公里污水管網,實現集鎮區域污水“應收盡收”。在羅山、王家幢、鳳和、湖隴陳村、南莊宋院、旗桿吳姥等美麗鄉村建成“農村生活污水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系統、水環境得到了較好治理。堅持以人為本,以自然村為單位整村實施改廁,嚴把質量關,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確保建一戶、成一戶、驗收一戶、使用一戶。科學規劃并嚴格實施轄區內道路綠化、美化工程,通過種植四季花卉,打造具有觀賞性的特色景觀道路,彰顯地域人文特色。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綠色家園,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