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三舉措助流動黨員做好“傳薪接力手”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洪巷鎮下轄13個村(社區),流動黨員共611人,在推進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洪巷鎮把破解“流動黨員學習難”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心,不斷完善流動黨員黨史學習管理機制,多元需求催生多元教育。洪巷鎮三舉措建好流動黨員黨史加油站。
合理管理,打造“流動陣地”。流動黨員的特征是流動性較強、分布范圍廣、個體差異大、學習集中難,容易形成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短板。為保證黨史學習教育覆蓋面廣,不漏一人,洪巷鎮開展摸排,對流動黨員的流向單位及地域分布、所在黨組織等情況進行核實,建立13個流動黨員微信群,定時核對流動黨員信息,建立臺賬,保證聯系暢通。
紅色書包,送上“流動知識”。7月14日,一袋袋包裝精美的紅色書包經過快遞送到各村、社區流動黨員的手中。一套書,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一枚黨徽,一封信保證精準送學,“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份來自家鄉的沉甸甸的包裹是把知識和在外游子聯系起來,我們一定好好利用,做好‘薪火接力手’。”姥山村的潘留文收到紅色書包后,迫不及待地向家鄉表達了喜悅之情。此次郵寄紅色書包行動,洪巷鎮共寄出13份,51本黨史學習教育讀本,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洪巷鎮會將紅色書包送到更多的有需求的流動黨員手中。
互聯網加,分享“流動心得”。流動黨員參與學習活動,往往以學習文件、讀報紙、聽報告為主,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和調動黨員的興奮點。而現在網絡的發達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洪巷鎮充分利用13個流動黨員微信群,開展線上統一管理,定期落實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我為家鄉獻一策”。一方面向在外流動黨員通報家鄉經濟發展狀況,一方面組織他們為美麗鄉村建設、助企惠民服務建言獻策和征求對本地黨史學習教育的建議。在關于學習“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中,各村的流動的黨員都發來了自己的心得?!白鳛橐幻嗄挈h員,更應認真地去認識黨,融入黨,將熱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勇于拼搏,攻堅克難?!?/p>
流動黨員“高飛不斷線”,洪巷鎮三舉措建好流動黨員黨史學習加油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升溫加熱”,出新出彩。(通訊員 奚明珠)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