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鎮關河村:以茶葉基地為依托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新動源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打造鄉村產業龍頭,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才能更好推動鄉村進步、農民發展。關河村2019年組織建設特色種養業“一村一品”扶貧產業園區,以合作社為基礎,以茶葉基地為依托,帶動村民增收、全村經濟增長,截至2020年,已帶動脫貧戶分紅收益達20余萬元。
發展標準再提高。2019年,關河村沿山茶葉示范園區成立,借合作社之地,處理茶葉基地各項事務,以各戶土地入股,各自種植、烘焙,合作社統一采銷,關河野生茶在全縣范圍內還算收到好評,但介于烘培技術、茶葉品相、整體包裝等原因,未能受廣大歡迎。2020年以來,關河沿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茶葉基地專門修建670平方廠房,采購茶葉加工成套設備,注冊了關河野生茶品牌,成功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初步建成了種、產、銷一體化供銷產業鏈。當前,正在謀劃請專業人員對茶樹品質、茶葉品相、烘焙技術等進一步改善,大力提高關河沿山野生茶市場競爭力,同時對茶葉包裝、茶葉品質分層次、針對性分銷,進一步提升關河野生茶市場受眾范圍,我村始終堅持以高標準做優茶葉產業、做強茶葉文化、打造我村茶葉發展新引領勢頭。
園內配套再齊全。2019年初步建立1310畝茶葉示范園區,鼓勵村民自主種植,合作社統一幫助分銷,茶葉基地茶樹品質層次不高,園區也未形成統一規劃,部分土地經協商雖要求種植茶葉,仍種植了其他作物,園區道路也未盡完善,對茶葉采植、管理影響甚大。如今在鎮村的大力協調下,由原先的基地面積擴大到2310畝,茶樹全部統一種植、集中管理,準備修建上下環繞的園區標準化道路,建設具有觀賞性的園區鄉旅景點,健全園區配套設施,打造關河發展新“景點”,助力茶葉產業提檔升級,促進鄉村產業新提升。
經營模式再轉變。關河沿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最初以“黨支部+種養殖大戶+脫貧戶”的模式,以銷售為切入點,通過務工、分紅等為主要收入來源,帶動性不強,整體收入仍有差距。在鎮、村的深入謀劃下,合作社進一步完善經營模式,提高經營收入,當前,關河沿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全市第一家以“黨支部+種養殖大戶+電商+脫貧戶”模式成立的集體合作社,2020年銷售額已突破100萬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7萬元,每年用于脫貧戶分紅超過12萬元,帶動121戶脫貧戶實現增收,帶動全村村民共同增收,戶均在400元以上,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產業結合再深入。茶葉示范園區的成立在目前的發展下,種、產、銷一體化已初步形成,面對當前鄉村振興新要求,不僅僅要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更要注重第一、二產業共同發展。2021年來,在鎮、村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共同謀劃下,以打造關河鄉旅產業示范園區為目標,統籌謀劃關河產業發展,在今年關河電商運營中心建成后,以扶貧產業園區茶葉基地為主體,與擬建的美麗鄉村示范點、現有的種養殖區域相互促進,建設更高水平的關河特色產業,打造更具特色的鄉旅項目,推動茶葉產業發展邁上新水平,推進鄉村產業與鄉村休閑融合更加緊密,建設宜居宜游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