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培育文明鄉風 奏響振興強音
初秋的黃昏,夕陽的余輝、染紅了天角。漫步于省級文明鎮、省級森林鎮洪巷鎮的政務區,荷花競相開放,蓮葉波浪起伏;微風襲來,陣陣荷香飄然而至,令人心曠神怡。“現在柏油路、路燈、足球場、污水廠、健身廣場、草坪、棧道......城里有的,我們洪巷也有,住在這里真幸福?!边@是96歲的退休教師汪顯揚最常說的話。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洪巷鎮以無為市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為契機,以“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目標,堅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筑“魂”提“質”。
夯實陣地建設 培育文明根基
充分發揮國家文保單位戴安瀾故居,蕪湖市少先隊校外實踐基地戴安瀾紀念館,何也烈士英勇事跡,現代白化文先驅李辛白,王家幢、羅山中心村、鳳和戴村等省級美麗鄉村的品牌優勢,為鄉風文明建設注入強大支撐力量。注重對周家祠堂、王氏宗祠、青崗寺等人文古跡的保護與開發,突出地域特色,展現現代時尚。積極整理民俗家風,完善村情村史資料,培樹了2名村級文化帶頭人,讓優秀傳統文化世代相傳。
豐富文化活動 培育文明風尚
依托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站、少年宮、農家書屋、文化廣場,以組建“文明宣講”、“小手拉大手”、“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為切入點,開展了“道德講堂”、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傳承紅色基因”、“關愛留守兒童”等群眾性文化服務,實現單一文化輸送到多元文化融合。找準鄉村振興的“共同話”,聽懂群眾的“心里話”,講好因地制宜的“地方話”,讓文明鄉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引導群眾主動投身到文化服務中來,增強鄉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文化的主角。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籃球賽、公益電影、文藝匯演、紅歌大合唱等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闊群眾的視野。
凝聚榜樣力量 培育文明氛圍
以個人的“微鏡頭”折射社會的“正能量”,大力挖掘身邊典型,把時代的標桿、模范的旗幟,先進的楷模,深深植進村民心中。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廣泛開展“最美脫貧戶”、“最美庭院”、“文明村”、“好婆媳”、“身邊好人”等評選,培樹了童愛平、王國安、李和平等蕪湖市先進典型,運用“媒體+”廣泛宣傳,著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凝聚群眾,引導群眾,自覺摒棄不良習慣和不文明行為。制定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提升群眾精神風貌。( 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