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劉渡鎮: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幸福家園
墨瓦灰檐,飛棱勾角,徽派建筑的文化墻,蘊含了慶豐村“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的鄉風文明底蘊。無為市劉渡鎮慶豐村經大力整治后,村容整潔、文化氛圍獨特,“偉大新時代,紅色中國夢”,富有時代特色的斑斕畫布滿村角落;“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村內處處畫中景、景如畫,生機盎然。初來慶豐村,有人感嘆,“十里全景廊,醉人翰墨鄉,余生臥此處,不羨鴛和鴦”。慶豐,宜人宜居的美麗鄉村逐步建成。
共建幸福指數率
溯源慶豐村,歷經百折艱辛,共建筑起幸福堤。1954年,長江大堤于慶豐村安定街處潰口,江水呼嘯直沖村內,一片廢墟后的家園重建,村干群與支援將士合力將江壩加寬加高,可抗百年一遇洪水,基礎牢固,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村大力興建基礎設施。“要想富,修好路”,村通過籌資籌勞等各種方式修復“斷頭路”、架起“連心橋”,打通“最后一公里”;加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村民們修繕、翻新房屋等,實現升級換代,已經建好的洋房、別墅,毗水而鄰,成了水鄉文化的一部分;村還對危房戶、困難戶住房爭取資金補貼,實施“兩不愁三保障”,提升幸福生活的起點。
近年來,慶豐村還通過農業專家結對幫扶,與企業互助合作共贏方式,發展“一村一品”,村特色螃蟹養殖、蓮藕種植很快傳成名片,解決了村民增收問題,“村民腰包鼓,天天樂呵呵”,追求美好的生活日趨強烈。
共治家園更美好
共治從落實“門前三包”、推行“三大革命”發力。“門前三包”不僅做到門前整潔、室內清潔、廚房亮潔,也要求庭院無亂搭、亂建、亂放;抓“三大革命”,村實施、組配合、戶參與,對廁所、垃圾、污水精確管護嚴控到位,實施細節細化、分值量化,聘請專業人士參加,共推管護好人、共評最美庭院、評出最美家庭,并推薦上報表彰。
落實誠信積分,共管公用設施。慶豐村兩委和駐村隊動員各界力量,吸引志愿者、老黨員,村民理事會等眾多隊伍參與,共治共管村內公共設施、文化設施、古樹名木等;組織人員清理路、塘、溝、渠、堤、壩的衛生雜物等,作好記錄,記入誠信積分檔案,通過樹典型,大力宣傳積分優異人員,許諾積分可兌獎品、可換日用品等,讓村民們思想從此消極變積極、被動轉主動,治理環境形成“我愿參與、我要參與,深入參與、爭先恐后”的良好氛圍。
落實村規民約,實施文明創建。環境保護緊薄項弱點,文明創建抓點滳小事,“小節不注意,治理費大事”,“思想有偏差、環境臟亂差”。慶豐村通過大力弘揚“美麗家園我來建、美麗慶豐我出力”新農村建設思想,落實村規民約,崇尚文明美德,倡導環保新風,杜絕歪風邪氣。“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美好家園需要你、我、他的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創美好未來成為全體村民們夙愿。
共享幸福美麗花
醉人的音樂,優美的旋律每天傍晚在村廣場響起,大媽們踩著鼓點、和著節奏,盡情地揮灑,回鄉探親的游子不由地贊嘆家鄉的文化氛圍。
“再也沒有黑燈瞎火”,慶豐村的夜格外美。慶豐村有座小學,少不更事的孩子晚上非要到學校寫作業,非得讓住校老師看一下,自己做的題是否做對,“手電筒派不上用場了”,“太陽能燈好亮好亮,照亮我回家的路,奶奶你就不用來接我了,我自己就能回家”,懵懂、酷愛讀書的娃兒們作文貼近生活,寫得“頂呱呱”。學校就在村隔壁,夜晚做完功課的孩子來到村廣場,放下學習工具,立即跟隨著廣場舞的大媽們有樣學樣,不時地舞動起來。
“空氣真好,天然氧吧呀,要是把這樣的新鮮裝起來帶得走多好!”“白天望不見太陽,夜晚找不見月亮”,二房村組的樹木郁郁蔥蔥,房子盡在樹叢中,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成為“慶豐一絕”,2019年獲得過省生態環保獎的慶豐村二房組村民一直都很自豪,外出村民聊起自己的家鄉,“俺的家鄉真的美!”
共建共治共享,慶豐村通過有效探索,找到了鄉村治理中可行辦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村民們幸福感、獲得感、存在感油然而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