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太白村:鄉村振興 文化先行
金秋九月,稻浪滾滾,長江河畔稻飄香,農民歡笑豐收忙,無為姚溝鎮太白村迎來了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3日,姚溝鎮太白村第八批駐村工作隊,聯合無為市融媒體中心《誰不說俺家鄉好》欄目,拍攝一期特別節目“生態綠洲江韻太白,又是一年好“豐”景”,宣傳介紹太白村喜迎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場景。此次拍攝,結合太白村實際情況,從本村現在產業發展、人才結構、文化歷史、生態環境、黨建引領各方面介紹太白村從一個老百姓口中的“窮太白”,變成“魚米之鄉”。
我國農村人口規模龐大,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理念、文化素養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成色,決定了農村的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必須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太白村地處江心洲,四面環水,交通不便,且位于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隨著國家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強,以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的全面啟動,生態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在蕪湖市中院以及中院選派的三批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自2016年實現全村全面脫貧,無一人返貧。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近年來又在無為市文旅體局的協同下,共同推進太白村鄉村振興。但與硬件建設相比,鄉土文化尤其公共文化方面,則呈現較大的缺失。鄉村振興過程中,亟須重新審視太白村的歷史和文化,重塑我村價值,重建我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文化興,則產業興。太白村應依托鄉村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農耕文化資源和生態文化資源,發展具有太白地域特色和特點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大力推動我村發揚、傳承和創新優秀的農耕文化振興計劃,以傳統農耕文化為依托,形成品牌、帶動就業。推動鄉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采取“文化+產業+旅游”發展模式,積極產生疊加效應,助力本村已脫貧人口致富,促進村民增產增收,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不斷堅定廣大村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積極尊奉、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才能匯聚起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實現我村全面振興。為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現代文化創意設計表現鄉村傳統文化,將各式鄉村文化加以合理引導融入文旅發展,不斷激發鄉村文化活力。要堅持做“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廣泛融合,推進太白村鄉村文化建設,傳承弘揚鄉村優秀文化,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滋養和價值引導,展現我村文化自信和時代魅力。
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雖然這里道路交通有些許限制,但是這并沒有影響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鄉村振興其中文化振興舉足輕重,傳承和創新優秀的農耕文化,對于我一名文化工作者,或者說作為無為市文旅體局第八批選派的駐村干部來說,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振興鄉村,太白人始終充滿著熱情和信心,立足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既保持傳統的農耕,又采用高科技的農業設備技術,盡可能讓我們的傳統農耕現代化。下一步太白村還打算加強鄉村傳統文化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刷新太白村“高顏值”,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曹晨)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