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大學生返鄉創業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
走進無為市泥汊鎮金灣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大棚內羊肚菌長勢喜人,即將迎來大豐收,技術人員楊俊一邊觀察羊肚菌生長情況,一邊與該合作社法人代表、金灣村黨總支書記王進忠探討。
“楊俊是金灣村人,蚌埠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畢業后,一直在中國農科院學習食用菌制種技術。”據王進忠介紹,2020年楊俊回到家鄉,在金灣村試種了6畝羊肚菌、2畝松茸,凈賺8萬元,一畝一萬的收益讓王進忠看到了商機:“我們村種養殖豐富、但收入不高,種玉米、水稻,一畝玉米地的收成才2000元,養螃蟹要喂食,螃蟹塘也只能養螃蟹,而羊肚菌不同,每年年底到第二年三月種羊肚菌,收成后還能在上面繼續種兩季玉米,絕對劃算。”
金灣村看中了楊俊的“手藝”,楊俊在外闖蕩多年,想要回饋家鄉。雙方一拍即合,“村級黨支部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土地流轉村集體進行規模經營,大大提升了土地效益。解放了人、土地資源和資金的生產力。”王進忠介紹道。
近年來,無為市泥汊鎮金灣村把推動種養殖業提質增效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著力在統籌規劃和調整種植結構上下功夫,大力培育種植羊肚菌、松茸等特色產業。同時,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黨建+合作社+技術員+農戶”的種植模式,有效盤活土地資源,逐步實現了由單一種植向多樣化、品質化、特色化種植發展的轉變,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金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揮了黨支部領辦的組織優勢,調動了龍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性和積極性,盤活了農戶分散的資源。既發展了產業,又實現了成果各方共享,解決了公平與效率這個核心問題,極大地豐富了農村集體經濟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內涵,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1年,金灣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技術人員楊俊簽訂協議,由楊俊輸出技術,合作社給楊俊發技術工資,并流轉土地,建大棚、冷庫,購買烘干機。“我們按照每畝地600元從農戶手中流轉,同步向上申請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大棚、冷庫建好后,再租給大戶,村集體只收取租金,用于其他項目建設。”據王進忠介紹,目前有15名農戶租下60畝地,跟在楊俊后面學習羊肚菌種植技術。
“楊技術員不僅給我們提供菌種、技術服務、物資供應,還回收銷售。我們種出來的羊肚菌,楊技術員全包了,他通過抖音等直播平臺統一銷售,羊肚菌豐收,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金灣村村民馬成燕說,“一開始種植羊肚菌有顧慮,市場價每斤賣到了80元,怕在無為沒銷路。”楊俊通過網絡將金灣村的羊肚菌銷售到全國各地,讓馬成燕等15位農戶安了心,踏踏實實地種上了羊肚菌。
現如今,大棚內的羊肚菌二月下旬就能收獲,接下來,楊俊和大戶們還會在這片地里種玉米、種西瓜。金灣村以羊肚菌為主攻方向,再通過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培育標準、統一市場銷售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有效盤活了耕地資源,逐步實現了特色種植業品質化發展的轉變。
金灣村黨總支書記王進忠說:“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金灣村加大了土地流轉力度,下半年,金灣村將繼續流轉土地200畝,發展羊肚菌項目。希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利用黨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黨建引領平臺,最大化發揮產業鏈上的組織優勢,使產業發展更加貼近五大振興戰略要求、貼近鄉村振興發展目標、貼近廣大農民群眾最大利益。”(金慧)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