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良種良法助力秋糧豐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無為市秋收工作進入尾聲,當地種植戶正抓緊收割部分成熟期較晚的稻谷。
在無為市蜀山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種糧大戶鐘好正指揮著農機手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稻谷。金黃的稻田中,數臺收割機穿梭其間,將顆粒飽滿的稻穗卷入倉內,收割、脫粒一氣呵成,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雖然今年持續干旱少雨天氣,但新品種、新技術的運用讓鐘好家的300余畝水稻今年又喜獲豐收。今年他引進的水稻新品種——星兩優絲苗在高溫干旱的惡劣條件下,依舊高產。同時,應用工廠化育秧、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綠色防控、控緩釋型配方肥和肥料減量施用等技術的運用,在提高糧食產量,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降低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雖然今年遇到持續高溫干旱,但我們通過良種良法種植,糧食產量和品質等多個方面實現全面提升,收成還不錯。今年我家每畝田都能收到750公斤,比去年增加大約30公斤每畝,純收入有二十萬元,我們很滿意,明年準備再多種一點。我們滿懷信心,干勁十足,一定會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鐘好說道。
既要能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又要能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必須充分激活土地的價值,改變傳統的‘土地收益’模式,為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增色闖出新路子、創出新模式、干出新成效。近年來,無為市為保證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在保證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搶農時、爭主動,新建大量高標準農田,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水利都為今年的豐收作出了貢獻。
無為市蜀山鎮農服中心主任朱學勤介紹:“近幾年,我們政府加大了水渠、機械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良種不斷推廣,新建高標準農田3.5萬畝,種田的大環境越來越好了。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落實‘兩強一增’行動部署,實施機械強農行動,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把中國人飯碗牢牢端住端穩。”(何義安 王榮)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