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深耕稻漁混養 奏響振興樂章
產業興旺是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前提和基礎。無為市洪巷鎮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產業興鎮”發展思路,聚焦自身短板薄弱環節,依托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提高土地利用率,穩定糧食產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狠抓組織,推動轉型升級。該鎮堅持走有機、綠色的產業發展道路,成立由鎮長、分管副鎮長以及農服中心、自然資源所、水利站、市監所、13個村(社區)負責人等組成的稻漁混養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細化分工,夯實責任,明確各部門和單位的各自職責,定期召開推進會、匯報會、協調會,制定獎勵措施,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稻漁混養。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助推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迅速發展,著力打造“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產業格局,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狠抓宣傳,激發內生動力。該鎮采取“線上+線下”的“立體化”宣傳模式,通過微信群、村廣播、宣傳車、LED電子屏、手機短信、鎮村會議、志愿者入戶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與技術、產業獎補政策、種養殖大戶的典型經驗以及《關于推進稻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不斷提升農戶發展稻漁混養產業的主體意識,激發廣大村民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以前僅靠種田收入少,家里生計難以維持,就出去打工了。現在發展‘漁稻共作’模式,畝均收益增加了3倍以上,今年我流轉了30多畝土地養龍蝦、種水稻。”青崗村白梅自然村村民李勤說。
稻田養蝦局部圖。
狠抓指導,強化科技支撐。“稻漁混養有‘稻+蝦’‘稻+魚’‘稻+蟹’等形式,稻魚可攝食稻田里的蟲子、雜草、有機餌料,其排泄物經腐化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既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質。”近日,該鎮邀請市水產專家對100余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系統化培訓,重點圍繞《新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與技術》課程,詳細講解了養殖方式、典型模式、養殖特點和發展趨勢等,同時傳授了選苗、水質把控、飼料投喂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并常態化組織市鎮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進行技術指導,不斷提高農民的種養殖能力和技術。
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稻漁綜合種養1.27萬畝,形成了以香勤生態農業公司、雙豐北廣圩稻漁種養基地、寶金現代農業公司、聯合福星蓮藕種植合作社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種養殖大戶100余戶,稻漁綜合種養已初具規模,并呈現良好發展趨勢。(通訊員 王夢文)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