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蜀山鎮:毛義故里探茶香“新”村
和美鄉村,美在“今”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并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鄉村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2022年蜀山鎮匯聚資源優勢,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做法,以促進產業發展、整治人居環境、提升文明鄉風等為抓手,聚力打造“毛義故里·茶香新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建設提升過程中注重挖掘毛義孝廉文化,結合茶葉主產業特色,保留村莊風貌,切實打通“兩山理念”轉化通道,打造出了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和美鄉村建設“蜀山樣本”。
秋風送爽,天藍如湛,如今走進關河新村,干凈整潔的鄉村巷道、花果飄香的農舍庭院、幸福洋溢的燦爛笑臉……漫步在新村的各個角落,移步皆是景,處處好風光,寧靜祥和的村莊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圖為干凈美麗的關河新村
蝶變煥“新”,繪就宜居的鄉村“畫卷”
關河新村坐落在周家大山腳下,是山蕻里的一個小村莊,家禽滿地亂跑、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環境臟亂差,和美鄉村建設以來,村里下了決心要改變。
一是黨員帶頭干。將環境整治工作與黨員公開承諾、主題黨日活動深度融合,讓黨員帶頭干、為群眾樹好標桿,黨員在對自家庭院內外、房前屋后以及室內衛生等進行徹底整治的同時,帶頭參與村內外公共區域清掃。二是村民自發干。定期開展衛生“示范戶”評選,通過村級“大喇叭”“板凳會”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動員,結合紅黑榜公示和積分管理,引導村民從自家庭院入手,自發參與到環境衛生治理和凈化、綠化、美化庭院行動中來,不斷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截至目前,共建成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28個,評選示范戶10戶。三是建設提升干。借助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集中力量開展村莊清潔、綠化美化、戶廁改造、污水治理等工作,拆除無功能建筑23處,治理坑塘7處,硬化巷道及入戶路660米,鋪設污水管網3200米,新建村民文化活動廣場1個、健身廣場2個、公廁2座,新增綠化面積13000余平,村民生活舒適度、美觀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過去,家門口凈是泥巴路,路又窄,到下雨天根本沒法走,路兩邊到處堆滿柴草,村里垃圾、雜草也多,嚴重影響群眾生活,現在道路暢通了,環境也好了,我們住著舒服多了”說到村里的巨大變化,村民吳進忠心里美滋滋的。現在的新村村間的柏油路干凈整潔,道路兩旁綠植美觀,游園里草木青翠、鳥語花香,農家小院粉刷一新,鮮花、綠地、村莊融為一景,美不勝收!
巧聚“合”力,邁向宜業的振興“大道”
一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帶動集體經濟。2017年關河村黨總支率先以“黨支部+種養殖大戶+脫貧戶”的模式成立了關河沿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茶葉、山芋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為主體,共開發9個系列農產品12個、注冊商標5個、申請綠色食品認證1個,以商標為紐帶推動產業品牌化發展,有力推動“山貨出山”。在合作社的推動下建成131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1個,新建茶葉加工廠房670平米,改造粉絲加工廠房210平米,建設了400平米的關河電商運營中心,2022年關河村集體經濟總量突破150萬元,再次斬獲“無為市村級集體經濟十強”稱號,獲評2022年“蕪湖市鄉村振興示范村”。二是農文旅融合有效促農增收。關河村以茶葉為主導產業,一方面以電商運營中心和茶葉加工廠為平臺,推行“黨支部+種養殖大戶+農戶”的模式,統籌本地茶葉的流通、銷售,做到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2022年關河沿山野生茶銷售量達2000余斤,農戶增收80余萬元;另一方面依托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雙泉寺、一壺泉等旅游資源,深挖毛義孝廉文化,依托1300余畝的關河沿山茶葉基地打造茶園觀景平臺,建設關河美食街,提高“關河土菜”的餐飲品牌知名度,扶持林紅生態園和美晟生態園發展采摘經濟,打造集游、食、宿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模式,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孝廉”常在,解鎖和美的幸福“密碼”
“中華傳統好,孝道人人曉。毛義捧檄橋,為母辭官帽。臥冰求鯉魚,冬現春茶苗。孝行感天地,母病終醫好。尊祖傳宗事,吾輩來行孝。”這是新村上至八十歲老人下至六歲入學孩童都會唱的歌謠。
關河新村,原名肖家莊、肖村,又謂“孝村”,村內并無肖氏村民,因村中毛義德孝行善,不貪利祿,稱著鄉里,故,肖村因“孝”得名。孝廉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也是關河肖村文化精髓,關河新村在筑牢鄉村產業根基的同時,在“孝廉”文化傳承和鄉風文明結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孝廉文化+記憶,建設孝廉文化館、孝廉文化廣場,修繕毛公亭、捧檄橋,將毛義“臥冰求鯉,春茶冬發”以及“毛義捧檄”“躬履遜讓”的故事以景觀節點的形式再現,將孝廉文化鐫刻在新村村民的記憶中;二是孝廉文化+傳承,將孝廉文化納入家庭教育,新村村民代代傳誦孝風家訓,每逢傳統節日誦讀孝訓文書,同時在孝廉文化廣場開設“毛公講堂”,制定講堂學習計劃,通過講述先進典型故事等方式傳播孝廉文化,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家庭觀;三是孝廉文化+發展,孝及百善、廉治家風,將孝廉文化寫進村規民約,賦予孝廉文化時代內涵,引導村民自覺接受村規約束、自覺反思言行舉止,同時充分發揮四會作用充分開展村民自治,評選出五星文明戶、身邊好人、好兒女、好婆媳等各類典型20余人,開展“百善孝為先”系列志愿活動,用行動踐行孝道,推動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鄉風文明好風尚,讓新村成為和美安居的幸福家園。(魏文靜)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