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福渡鎮:“千萬工程”促“蝶變”之路
福渡鎮在“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引領下,堅持“塑形+鑄魂”,著力在和美鄉村建設上持續發力,聚焦精神文明、人居環境、發展動能,助推鄉村美麗“蝶變”。
環境塑形,和美鄉村繪就美美與共。
“‘千萬’工程”的啟動推開了福渡鎮和美鄉村蝶變的大門,通過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進行全域環境整治,隨后又提升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福渡鎮先后建設了徐范、百橋等12個人居環境示范點,4個美麗中心村,高標準實施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小橋流水、成片菜園、大幅墻繪,風景怡人……
“綠化做起來了,道路鋪起來了,村莊美起來了,村里回來住的人越來越多了,鄉村有了人氣,村里人有了精神氣,生活也漸漸豐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黃金壩的村民宋俊杰這樣說。
讓寂寂無名的“落后村”一躍成為和美風光的“網紅村”,黃金壩楊壩中心村從全域環境整治入手,在清理黑臭水體、雞鴨棚后,依托皖南水韻特色風貌,建成以漁文化和網紅打卡為主題的“網紅村”。錯落有致的村居外墻繪上大幅墻繪,廢棄的房屋被改成漁文化館,隨處可見的網紅打卡點、露營地上的小木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人仿佛置身于水韻江南的畫中。
黨建鑄魂,文化振興助推產業興旺。
福渡鎮堅持物質、精神文明相協調,統籌布局鄉村產業與和美鄉村發展,讓“美麗風景”轉變成“美麗經濟”,開拓創新實施“小田變大田”改革,主推稻蝦綜合連作“一鎮一業”模式,在黃金壩、石碑、周閘、公路、河壩5個高標農田建設項目村開展集中流轉土地達2.2萬畝,引進龍頭企業無為陵海農業公司提高承載能力和運營收益,實現了土地集中流轉、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現在村民年均收入每畝增加300元,村集體年均收入增加30萬元,實現了“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共贏的局面。
同時,全域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建廣場三級陣地,加強文化挖掘,挖掘村莊故事,建成王村學堂、臨江文化館、紅色記憶館、漁文化館等,用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村民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形成,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賦予了和美鄉村新的內涵,在“‘千萬’工程”的不斷驅動下,福渡鎮已從環境整治的“塑形”走向了精神領富的“鑄魂”。(通訊員:朱敏)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