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勝:永葆軍人本色,踐行初心使命
“軍人在和平年代,無論退伍與否,永遠都是‘若有戰,召必回’的狀態!我不但是一名軍人,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疫情當前,必須要舍小家顧大家。”疫情期間,退役軍人萬興勝的話感動了黃埠村全體村民。萬興勝是一名在海軍東海艦隊服役了12年的退役軍人,同時他也是扎根在基層,深受群眾的好評和尊敬的黃埠村村干部。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村干部,他永葆軍人本色,在工作中把各項任務落實得井井有條,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千方百計為村謀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軍人的初心和使命。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帶領黨員、志愿者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好抗疫戰斗員、勤務員、值班員、宣傳員,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黃埠村構筑起堅實的防疫屏障。
雖然脫下軍裝很多年,但他還是一個兵,哪里需要他都會沖在前。防汛抗洪他始終堅守一線,巡堤查險是抗洪搶險重要而又關鍵的環節,白天巡堤已是困難重重,夜晚巡堤更是難上加難。當他接到巡堤查險任務時,每天24小時堅守在一線,以堤為家,特別到了下半夜,是最難熬的,看著他頭發亂了,眼眶陷了,褲腿一只高、一只低,腳上的雨鞋布滿了黃泥,實在令人心寒。由于堤段靠近草地,又是汛期,蚊叮蟲咬更是防不勝防。汛情面前絕無退路,這是他給自己下的“死命令”。巡堤中,更是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腳到”,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任何一個險段,并將巡堤情況作祥實記錄,反復比較查看是否有異常現象發生。萬興勝對他所負責的堤段上的險段險情了如指掌。正是這種不畏洪水、不惜生命、不分晝夜、心系群眾的忠誠守護,才保證了受災群眾夜里能睡成安穩覺。
作為一名宅基地巡查員和村級田長,他每天都會騎電動車下村巡邏。今年,在巡查過程中,發現胡鄧的田里搭了一個棚子,他第一時找到了田地的戶主,了解情況。該農戶搭棚子想在家發展養殖業,計劃養雞2000只。萬興勝第一時間向上級政府反映并報備,并且到農戶家中告知他這一行為違反了政策,是不允許的。該農戶一開始并不理解,情緒激動,認為我們故意刁難他,不給他干。萬興勝先安撫他的情緒,與他嘮家常,在聊天的過程中耐心解釋政策,最終該農戶表示理解,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此這樣的小事,幾乎每天都發生在萬興勝的身上,他把調解當成一件樂事,堅持群眾事無小事,努力把矛盾糾紛化早化小、化解在萌芽狀態,以自己的誠心贏得了村民們的愛戴。
退役后的萬興勝始終保持著退役軍人的基本素養,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堅守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永葆軍人本色,以腳踏實地的樸實作風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扎根于基層,服務于村民,充分展示了退役軍人良好精神風貌和優秀品質。(沙莉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