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澗鎮栗樹村:山村蝶變 文化賦能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一條寬敞、干凈的柏油路穿村而過,秀美的菜園、漂亮的住宅錯落有致地分散在道路兩邊,金黃的柿子高懸枝頭、翠綠的竹林搖曳生姿,在裊裊炊煙的熏染下,冬日暖陽下的石澗鎮黃圖社區栗樹中心村美得就像一幅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石澗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因地制宜,統籌謀劃、分類實施,強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一、環境美 人居環境大整治,小小村莊煥新顏
“現在我們村道路寬敞了,廁所干凈了,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豐富多彩,村里環境煥然一新,我們住在這舒心了!”栗樹村的村民談到現在的生活喜笑顏開。
栗樹村持續推進 “三大革命”,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完成了168戶農戶廁所改造,鋪設污水管網4400米,新建公共廁所2座、污水處理設施3處,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同時結合村莊規劃建設和群眾實際需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生態條件,發動村民就地取材,用廢磚、舊瓦、陶罐等閑置材料,構筑成造型各異的圍墻、柵欄等,將房前屋后閑置地打造成一個個別具特色的“五小園”,昔日最普通的小村莊發生了美麗蝶變,成為秀麗雅致,干凈整潔的美好家園。
二、產業興 荷葉田田青照水,稻花香里說豐年
如果夏秋季節,來到栗樹,映入眼簾的將是一片碧色,百里綿延的稻海與穿插其中的荷田交相輝映,零星點綴著房前屋后的瓜果農蔬、各色花朵,一派田園風光,生機盎然。
栗樹村地勢低洼,水系發達,易導致農田漬澇,影響秋收秋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當地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生態優勢,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注重培育特色產業,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發展優質稻米、蓮藕種植,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三、鄉風淳 “新風堂”里倡新風,移風易俗入人心
“抵制高價彩禮,推崇厚養薄葬,倡導勤儉節約,還有免費場地辦紅白喜事,新風堂可給咱省了不少錢,省了不少心。”栗樹村的村民,提起村莊的新風堂贊不絕口。
近年來,栗樹村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在村莊中心新建“新風堂”,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大力營造“孝老敬老、厚養薄葬、婚事新辦”等鄉村新風尚,廣泛開展“五星文明戶”“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展現鄉村文明新氣象。
四、文化濃 創意彩繪文化墻,彰顯文明新風尚
漫步栗樹村的鄉間小道,“犁田、灌溉、耕作、收割、風谷、歸倉”“小賣部”“春耕圖”一幅幅充滿鄉村氣息的彩繪與周圍的民居石墻巧妙融合,讓栗樹村這個小山村一下子活泛起來了。
栗樹村充分挖掘自然稟賦和人文底蘊,結合村特色產業,通過彩繪文化墻等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弘揚農耕文化、家風文化等傳統文化。建設稻香軒文化園、盤中餐農耕體驗園,系統展現農民群眾長期耕作勞動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結晶,形成“倉滿栗樹”文化形象,傳承弘揚勤勞致富、勇于拼搏、尊重自然等豐富的價值觀念,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也讓廣大群眾增強了鄉村凝聚力和歸屬感。(石澗鎮 竇歡歡)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