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陡溝鎮:稻蝦紅韻新思路 宜居宜業“新龍”村
風吹稻浪、魚蝦暢游,革命舊址、紅脈傳承,文化探索、產業興農。踱步在陡溝鎮貴山村新龍中心村,一陣風吹過掀起層層稻浪,不遠處傳來嬉戲聲,原來是孩童們在田間釣著龍蝦。道路轉角,偶遇紅色文化廣場,村民帶著孩子來了解軍橋事變、六洲暴動的歷史,感慨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隨著道路坡度的慢慢攀升,映入眼簾的是蜿蜒盤旋的無為大堤,大堤兩岸青綠的小草、蒼翠的樹木,帶來一絲絲清新的空氣,讓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回味自然的美好。
環境整治,筑牢和美鄉村根基。建設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基礎。新龍村從道路暢通、房前屋后整治、庭院環境提升、改廁治污、村莊亮化綠化等多個方面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從崎嶇不平的石子路到寬敞平整的水泥路,從污水橫流的破損垃圾桶到干凈整潔的分類垃圾亭,從黑臭難聞的溝渠河塘到碧波蕩漾的中心湖,無不彰顯著新龍村環境整治的努力。整治提升后的村莊,每天由專職保潔員對全村道路進行清掃和垃圾運送,實行村民門前三包、垃圾分類,由村干部帶頭、黨員聯戶、村民組長包保,此外定期開展“黨員示范戶”“美麗庭院示范戶”“星級文明戶”評比,創造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經過不斷努力,新龍村實現了家園美麗、生活幸福、日子紅火的美好愿景,也成為陡溝鎮和美鄉村建設的典范。
文化傳承,鑄就和美鄉村靈魂。和美鄉村,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歷史文化的探索是建設和美鄉村的恒久內生力。貴山村新龍中心村紅色文化底蘊豐富。上世紀30年代,貴山村的胡德榮、倪昌俊和其他村的張昌忠、倪合臺、張愷帆等革命家領導了轟動全國的“六洲暴動”,打響了無為人民對國民黨反動派武裝斗爭的第一槍。1931年 6月,國民黨反動派突襲軍橋村,將夏子旭、周可章和朱子榮3名共產黨員抓捕并殺害,史稱“軍橋事變”。而新龍村是老紅軍胡德榮老家,因為地理位置的優越,成為當時的革命根據地,老一輩革命家們常常在此開會,播撒革命火種。如今,這段紅色歷史仍在新龍村代代相傳,成為新龍村民不可磨滅的鄉土記憶。新龍村和美鄉村建設以此為靈魂,將著力打造地區紅色景觀、創建特色黨建品牌、繪就紅色文旅版塊,為新龍紅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產業發展,建設和美鄉村關鍵。新龍村水豐田肥、田水繞村,但以往產業單一,以水稻種植業為主要產業,村民收入普遍不高。近年來,隨著稻蝦混養模式的引入,因地制宜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帶動村民增產增收,2019年建立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達52家,稻蝦混養面積達3000多畝,為本村1000多戶村民帶來經濟收益。為實現鄉村振興可持續,貴山村根據新龍村和美鄉村建設規劃,發掘本土紅色文化,借助無為大堤景觀帶,以稻蝦種養體驗-紅色文化展覽-大堤風景參觀為鄉村文旅線路,發展農文旅產業,連接六洲暴動、軍橋事變和忠臺紅色文化等打造無為東部紅色文化旅游帶。下一步,陡溝鎮貴山村將建設生態宜居村莊、魅力宜游村莊、聚商宜業村莊為發展方向,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深入發掘鄉村文化歷史、科學謀劃產業振興道路,繼續以新龍中心村和美鄉村建設為中心,以點帶面,讓廣大的村民收獲幸福、讓特色的產業蓬勃發展、讓希望的田野充滿活力。(李偉)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