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渡鎮:用好“千萬工程”經驗 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是建設現代化美好無為的“基礎工程”。福渡鎮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認真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突出重點、全域推進、向美而行,一幅“景美人和”的如詩畫卷正徐徐展開。
走進福渡鎮黃金壩村楊壩中心村,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這是一個圍水而建的和美鄉村,村莊內部柏油路干凈整潔,路燈、健身器材、河邊景觀棧道等設施一應俱全。在新建成的漁文化展示館內,村民周進樹正向村里的年輕人介紹館內的相關知識,談起現在的和美鄉村建設,大家臉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現在農村的環境特別美,而且建設的與過去相比的話,在我們這個年齡段是想也不敢想的,現在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幸福。”福渡鎮黃金壩村村民周進樹說。
“通過這次和美鄉村建設,我們農戶現在的鄰里矛盾也沒了,現在黃金壩村民感覺住到這個村非常舒服,非常高興,非常幸福。”福渡鎮黃金壩村村民廖學兵說。
楊壩和美鄉村位于福渡鎮黃金壩村西南側,中心村由倪家、楊壩、凌未3個自然村組成,當地民風淳樸,148戶村民逐水而居。自和美鄉村全面啟動以來,開展了生活垃圾處理、庭院環境整治、道路暢通、公共環境整治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等10項重點建設工作,群眾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幸福指數明顯增強。
“全面提升鄉村顏值,樹立文明鄉風,打造楊壩和美鄉村;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和美鄉村的建設創新產業發展,結合我們村獨特的漁文化,打造農文旅項目,把我們村建設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福渡鎮黃金壩村黨總支書記魯少俊說。
楊壩村是福渡鎮建設和美鄉村的縮影。該鎮堅持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切入點,立足鄉村自然稟賦,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深度挖掘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厚植文化底蘊,整合道路、高標準農田、稻魚產業等項目建設,利用廢棄房屋改造特產館、文化館,既改善了環境,又留住了鄉愁,通過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按照精品示范村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突出文化、產業、生態等核心要素,東林路中心村突出體現古樹飄香、人文河壩、楊壩中心村突出體現徽風晚韻、無為小崗。確定兩名班子成員牽頭兩個和美鄉鎮建設,開展定期不定期調度,及時解決過程中矛盾,確保項目快速推進。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農文旅項目的引進,發揮中心村建設的引領作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福渡鎮黨委書記范平說。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