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探尋革命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
風和日麗,冬景似春。12月4日上午,安徽工程大學皖江紅色文化研究中心成員方前移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一行20余人,在蕪湖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秘書長戴尉華的陪同下,赴無為市洪巷鎮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專題調研活動。
方教授一行首先來到洪巷鎮安瀾廣場和愛國主義教育展示館,認真查閱了圖文、實物以及見證歷史的珍貴影像等,仔細聆聽了戴安瀾將軍的感人故事,全面了解了戴安瀾將軍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頑強抗爭,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光輝歷程,深刻領略了戴安瀾將軍以國為重,以民為重,祖國河山、寸土不讓的英雄本色和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高風亮節,并進行了合影留念。
隨后,方教授一行來到了中共沿江地委五區工委舊址實地參觀,通過聆聽工作人員講解、觀看圖片及相關文物,多角度地了解了無為五區的歷史淵源。1941年5月,無為五區抗日民主政府在洪巷鎮境內的魯氏宗祠正式成立,她標志著以三公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進一步得到鞏固。五區下轄湖隴鄉、練溪鄉、青崗鄉、洪巷鄉、土橋鄉、慶豐鄉、劉渡鄉等9個鄉。五區政府在支持新四軍七師55團挺進三公山,掃清土豪劣紳,打擊偽軍、頑軍,恢復桐東抗日根據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宣傳教育動員群眾,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地方武裝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通過此次活動,安徽工程大學皖江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的師生們深入了解了洪巷鎮的紅色文化資源,培育了愛國主義情感,凝聚起團結奮進的力量,加強了皖江紅色文化研究中心與洪巷鎮的聯系,為今后進一步做好洪巷鎮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和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