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高溝鎮:“四字訣”打造美好高溝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績。近年來,高溝鎮各項民生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根據制定的工作目標,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做到了目標明確,精心組織,層層落實,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新、實、細、長”四字訣作為工作指南,切實推進我鎮各項工作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煥“新”顏,道路基礎設施提升改造
要致富先修路,要振興必夯基,路暢通是鄉鎮發展的堅實基礎。高溝鎮電纜產業眾多,交通運輸量大,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溝鎮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工作目標,加快鎮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路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不斷夯實鄉鎮發展基礎。一方面開展了S218、高新大道沿線綠化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通過清理路側雜草雜木、拓寬土路肩和加寬彎道內側,來保障行車通視及會車安全;采取全線植草綠化、新建景觀標識,來提升道路景觀效果;設置升級道口警示樁、波形護欄等安全防護設施,來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經過整治提升,S218公路及高新大道一改以往路域雜草樹木密布、行車通視效果差的狀況,大大提升了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度,為保障電纜企業外運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行環境,同時也為廣大居民創造了良好的出行體驗。另一方面采用“白加黑”工作法開展道路提升工程,高標準提升城鎮交通水平,對鎮域內重要道路共計15.2公里路段鋪設瀝青路面,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圖為高溝鎮景觀標識 張楷/攝
抓“實”效,民生保障工程落地開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高溝鎮圍繞教育、養老、文化等方面,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一是抓政策宣傳提升知曉率。高溝鎮發動鎮村干部通過利用橫幅、宣傳欄、“一封信”、明白紙、“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宣傳氛圍,力促民生政策家喻戶曉;二是抓進度保證工程早竣工。高溝鎮緊抓鎮新明星敬老院工程及中心幼兒園濱江分園建設工程進度,目前兩項民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極大地滿足了城鎮居民養老、教育需求;三是抓實效提高群眾滿意度。高溝鎮大力實施“10+3”暖民心行動,覆蓋群眾最直接的民生需求。鎮政府對接企業幫助群眾解決就業問題,開展安心托幼行動解決家長最頭疼的接送問題,對菜市場進行環境整治解決菜市場臟亂差問題,開辦老年助餐點幫助老年人解決就餐問題…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見證了高溝鎮政府便民、利民、惠民、為民的初心和使命,真正讓高溝鎮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圖為高溝鎮老年助餐行動 張楷/攝
重“細”節,人居環境整治全面覆蓋
環境好,才能發展好。鎮村人居環境是人民群眾最直接的民生福祉。今年以來,高溝鎮集中力量、多管齊下、因村制宜,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一是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對鎮中心城區進行了集中環境整治,投資兩百余萬元對全鎮共計13個自然村進行了宜居村莊提升改造,并打造了駱家套和美鄉村中心村,以村容村貌的“蝶變”呈現更多“比畫還漂亮”的美麗鄉村。加快建設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彰顯了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鄉村環境塑形與鄉村文化鑄魂齊頭并進的新目標、新愿景。二是扎實穩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對全鎮330戶農戶進行了衛生廁所改造,并對往年2400余戶改廁戶進行了全面排查整改,努力補齊影響農村地區群眾生活品質短板,實現改造小廁所、惠及大民生。
圖為高溝鎮宜居村莊改造 張楷/攝
立“長”效,生態環保工作持續開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溝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長效保護為著力點,持續發力,常態攻堅,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響打好生態保衛戰。一是積極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打好藍天保衛戰。在全鎮廣泛宣傳秸稈禁燒的法律法規,樹立“不能燒、不想燒”思想,增強禁燒秸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全鎮1.5萬畝農田實施全天候監管,成立巡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日常巡邏工作,做到全覆蓋、無盲區、無死角,擔負起禁燒秸稈保民生責任。二是開展河塘專項治理,打好碧水保衛戰。對鎮內鎮早栗湖、長淋港河、天河等河塘進行清淤疏浚,對河道、渠道、河塘內的白色漂浮物、浮萍、水花生、兩岸的枯枝等進行集中整治,在河兩岸鋪設草皮,在河塘中種植景觀水生植物,清查排污口,確保河塘干凈整潔、綠化美化;另一方面做好長江禁捕工作,打造江豚保護區,為它們營造一個舒適的“家”。三是加強加拿大一枝黃花治理,打好凈土保衛戰。組織專員對道路綠化帶、農田周邊等區域開展“拉網式巡查”,將一枝黃花生長區域的植株連根拔除,集中銷毀,減少種子傳播源。鏟除之后,還將定期進行巡查,確保發現一株、清理一株,發現一片、鏟除一片,堅決遏制一枝黃花擴散蔓延。
圖為高溝鎮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 張楷/攝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高溝鎮將始終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開拓人民幸福生活新境界為目標,大力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