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陡溝鎮:擦亮“紅色文化”招牌 遞出最美“無為東大門”名片
水田相間綠意濃,無為東處“陡溝紅”。安徽無為陡溝鎮擁有超過百年的發展歷史,據史料記載,陡溝原稱銅城八都,1367年劃入無為洲,因集鎮中心過去有陡門和溝塹,后筑土壩,取名“陡溝壩”。陡溝鎮境內曾發生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張愷帆就出生在忠臺;在1930年,忠臺人張昌忠、倪合臺、張愷帆等領導了轟動全國的“六洲暴動”,打響了無為人民對國民黨反動派武裝斗爭的第一槍。
近年來,安徽無為陡溝鎮立足本地實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傳承紅色基因為目標,通過實施鑄魂強農、文化惠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網絡文化建設、鄉村文化人才培育“五大”工程,深挖細掘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一張獨屬于陡溝鎮的紅色文化“名片”。
圖為陡溝鎮水田相間畫面
產業加持,做好紅色資源賦能文章。堅持“原鄉、原田、原生態”理念,探索“一強五融”鄉村振興新模式,在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的基礎上,聯合以蝦稻米及其它水產的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企業,著力深挖紅色文化與鄉村記憶,積極支持引導發展電子商務,構建“陡溝農品”產業集群,打造農文旅融合精品示范村。以陡溝鎮忠臺村為代表,通過高標準農田、道路項目疊加,G347 服務區配套,紅色文化賦能,從“農業觀光體驗、親子研學、鄉村休閑”三個方向出發,打造集特色農業產業旅游、鄉村文化、創業創新、水韻田園、黨建引領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精品示范樣板。
圖為學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品牌創建,發揮“紅色資源”育人效用。依托中國小龍蝦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安徽省稻蝦綜合種養“一村一品”示范鎮、安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安徽省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以“1+1+N”的方式,開發1條精品研學線路,打造1塊現場教學基地,組織“N”次紅色傳承活動,主要圍繞“星火忠臺皖美紅村”紅色文化品牌,以兩館、雙塔、一路、一基地、一中心等標志性紅色打卡點為陣地,把紅色資源轉化為集黨性鍛煉、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風廉政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積極組織各類紅色故事宣講、紅色場景體驗、紅色文化研學等活動,截至2024年3月,共開展“陡溝紅色故事我來講”宣講活動、“大美忠臺 紅色快閃”公益小課堂、“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清明節遠足等活動10余場,進一步擴大紅色研學游與鑄魂育人深入融合的覆蓋面,引領紅色文化與研學游深入融合。
圖為陡溝鎮開年節游客攢動
價值轉化,展現紅色資源多樣效能。把紅色資源的利用與文化旅游業開發、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塑造鮮明文化特色,如忠臺研學基地創新將書法藝術與新業態融合;因需而變創新旅游產品,圍繞鄉景、鄉味、鄉娛、鄉情等鄉村特色生活方式,推出文旅融合型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如陡溝龍舟賽(雙龍會)、糕點技藝等非遺融入旅游;因事而盟構建利益共同體,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村民、集體、企業互利共贏,如忠臺擬成立強村公司,以集體入股、村民參與、企業主導的運營模式,挑選本地農村婦女、返鄉創業年輕人等從事鄉宿、有機種植、手工作坊、文創等工作,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經濟效益,努力做到游客能“點贊”,百姓有“賺頭”。(肖亞萍)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