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墩鎮觀音村:“三單制”創新打通服務群眾的 “最后一公里”
為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為民服務合力,十里墩鎮觀音村探索推進“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把“群眾愿望清單—支部工作清單—黨員任務清單”相統一,有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準對接,服務群眾有速度
觀音村村“兩委”堅持問題導向,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線上收集“需求登記表”、網格群信息、接聽群眾訴求電話,線下設立“群眾愿望箱”、召開村民大會、開展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廣泛征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形成“群眾愿望清單”,這份清單涵蓋了基礎設施改善、環境美化、困難幫扶、鄰里調解等多個方面的需求。村黨組織在收到需求后迅速響應,將這些愿望轉化為“支部工作清單”,第一時間將服務需求分派至各黨員、志愿團體手中。僅在今年以來,村內就已完成近百件民生訴求,解決了群眾關心的水電、道路、衛生等諸多問題,使服務群眾更加高效便捷。
為民解憂,履職盡責有溫度
觀音村的“三單制”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更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中展現責任擔當拉近了黨群關系。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中,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心貼心解決群眾難題。從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修理電路,到協助農戶解決農作物銷售問題;從播放露天電影,到開展法律知識普及講座,每一個愿望的完成都飽含著村黨組織、村“兩委”干部對群眾的深情厚誼。
老圩自然村的汪老先生夫婦因常年服用高血壓、腦梗等慢性病藥物,對相關報銷政策卻不甚了解。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得知情況后,立即安排專人上門,仔細查看了今年的門診結算單,并詳細解釋了城鄉居民慢性病管理的報銷政策。在了解到汪老先生的愛人患有高血壓,長期服藥卻未辦理“兩病”報銷時,工作人員還就“兩病”政策進行了面對面宣傳,建議他們盡快申請辦理。汪老先生感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現在黨的政策真好,讓我們也看得起病了!”
形成合力,黨建引領有態度
觀音村“三單制”服務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關鍵在于有效整合了各方資源,形成了強大的服務合力。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集合幫扶單位、鄉鎮機構、小區物業、志愿服務隊等各方力量,共同構建起一張覆蓋全村的服務網絡,引領黨員隊伍在服務群眾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不斷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激發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今年7月,為進一步加強村居民小區的安全管理,消除潛在安全隱患,觀音村村“兩委”多次在花溪渡和茂華兩個小區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通過實地查看和現場詢問,發現小區內存在飛線充電、車輛亂停亂放、消防通道受阻等突出問題。對此,村“兩委”組織物業公司和志愿者隊伍,在每棟樓張貼安全宣傳畫及告知住戶的一封信,并利用微信群、橫幅、宣傳車等多種方式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同時,村“兩委”聯合小區物業開展了電動車充電整改專項行動,通過協調各方資源,現已在花溪渡小區安裝了12臺電瓶車充電器,提供了120個充電口;在茂華小區建設了26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和7個電瓶車充電停放棚,基本解決了小區群眾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我們黨組織就是要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帶領大家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觀音村黨總支負責人方其亮表示。
通過“三單制”平臺的搭建,觀音村形成了服務和治理由黨支部、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觀音村將繼續深化創新“三單制”服務模式,將黨建引領貫穿到為民服務的方方面面,努力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鄉村社會。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