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澗鎮:“三治融合”護航文明祭掃見實效
清明將至,在無為市石澗鎮的田間山頭,一支支佩戴紅袖章的“防火巡邏隊”正穿梭于林間小道,村頭大喇叭循環播放著方言版《文明祭掃倡議書》……作為林業大鎮,該鎮將清明祭掃作為深化基層治理、推進鄉風文明的重要切口,通過“三治融合”的實踐路徑,探索出一條傳統習俗與現代治理相融共生的鄉村善治新路。
自治固本,群防群治守青山。“以前上山燒紙,風一吹火星亂飛,整夜睡不著覺!”村民朱大爺感慨。針對以往清明祭掃引發的火災隱患,該鎮發揮“村民議事會”作用,組織20個村(社區)修訂《村規民約》,將“禁燒紙錢、禁放鞭炮、禁塑祭品”寫入條款,并成立由黨員、鄉賢、村民代表組成的“文明祭祀監督隊”。將全鎮劃分12個防火大網格,組織護林員、民兵、志愿者每日巡山,在進山路口設置16個臨時檢查站,多年來清明期間實現“零火情”。
法治護航,多元聯動保平安。鎮平安法治辦聯合派出所、司法所、應急環保站、林業站成立“清明平安專班”,推行“宣教+執法”雙線治理。利用“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播放典型案例;司法所工作人員進村開展“以案說法”宣傳活動,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殯葬管理條例》中違規用火的追責條款;鎮應急環保站運用“藍天衛士”監控系統,嚴查野外違規用火,對4起私自焚燒行為進行警示教育并處罰。同時,協調公交公司增開至太平山陵園“清明祭掃專線”,緩解山區道路擁堵壓力。
德治潤心,文化傳承賦新意。該鎮深入挖掘清明文化內涵,推動祭掃從“重祭品”向“重傳承”轉變。推廣文明追思、綠色祭掃,用鮮花代替傳統祭品,減少燒紙、燃放爆竹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針對外出務工群體,村級代辦員幫助老人通過微信視頻“云祭掃”,線上敬獻虛擬貢品、留言追思超500人次。
從“煙火味”到“文明味”的鄉村之變,該鎮通過激發村民自治活力、筑牢法治底線、厚植德治底蘊,讓傳統習俗煥發新生。當一束鮮花取代紙錢飛揚,當家風傳承替代鋪張攀比,一幅“平安清明映鄉野,文明新風潤心田”的鄉村治理畫卷正徐徐展開。(周孝勇)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