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紅廟鎮:三招破解秸稈禁燒困局 筑牢鄉村生態文明根基
孟夏時節,麥浪翻金。夏季農作物收割在即,為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宣傳和綜合利用工作,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水平,近日,無為市紅廟鎮啟動夏季秸稈禁燒專項行動,通過宣傳動員、加強監管、推廣綠色技術等途徑,三招破解秸稈禁燒困局,全面吹響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集結號”。
宣傳動員,凝聚共識。一方面,召開村(社區)秸稈禁燒工作動員會,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相關法律法規,并呼吁大家認識到秸稈禁燒的重要性。同時,引導種田大戶、家庭農場主、黨員以及村民代表積極響應號召,不焚燒秸稈,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中來,勇于監督和舉報焚燒秸稈的行為,共同保護村莊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擴大禁燒政策和秸稈利用知識宣傳覆蓋面,通過橫幅、鄉村大喇叭、宣傳車、入戶發放倡議書等方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參與。
壓實責任,巡防加頻。建立簽約機制,與轄區內種田大戶、家庭農場主簽訂《秸稈禁燒承諾書》,明確“五包責任”,將禁燒責任細化到地塊、落實到個人。加大巡防頻次,整合村(社區)秸稈禁燒公益性崗位人員、網格員以及村民組長等力量,組建秸稈禁燒巡邏小組,實行24小時巡查機制。建立“10分鐘應急響應圈”,巡查人員配備滅火器、鐵鍬、大掃帚等應急滅火裝備,確保發現火點后10分鐘內到場處置,實現“空間覆蓋無空白、職責落實無盲點、監督管理無縫隙”。
技術賦能,變廢為寶。推廣綠色技術,以“低茬收割+精細粉碎+深耕還田”為核心,引導群眾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規范收割留茬高度不超過15厘米,鼓勵群眾利用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秸稈粉碎機、旋耕機等設備粉碎秸稈并深翻入土,通過腐熟發酵實現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實現秸稈變廢為寶、增收致富。
今后,紅廟鎮將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推進秸稈禁燒長效治理,通過構建鎮村干部包保責任制、網格化巡查日報制、鎮村聯動執法機制以及績效考核問責制等四位一體管理體系,層層壓實責任鏈條,確保禁燒工作落地見效,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新格局。(劉文泉)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