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紅廟鎮:紅色熱土繪就振興新畫卷
紅廟鎮地處安徽省無為市西北部,永安河、花渡河穿境而過,地形以丘陵為主,總面積84平方公里。現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約4.4萬人。鎮域內坐落著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紅色革命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紅廟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成果豐碩,先后榮獲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海云村),以及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鎮、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鎮”、安徽省文明村鎮、省級產業強鎮等省級以上榮譽10余項。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一方面,做強特色農業。投入792萬元實施藍莓深加工特色產業項目,全鎮藍莓、稻蝦、蓮子、中藥材、精品苗木等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9萬余畝。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灌區項目,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目前已完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徐崗灌區項目于2024年如期完工,受益灌溉面積2.65萬畝。積極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2024年,全鎮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099.29萬元,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另一方面,深挖紅色文旅。整合鎮域紅色文化、特色農業和自然風貌資源,突出“研學”特色,以“中國海云·皖江第一紅村”為主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研學+旅游”品牌影響力。“海云居”民宿成功獲評省級皖美銀牌民宿,七師記憶紅色文化研學旅游基地被評為安徽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注重環保,建設宜居鎮村環境。一是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制定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與人居環境改善考核細則,加強保潔員作業標準及安全培訓,嚴格考核獎懲。二是整治街道環境。通過宣傳引導、勸導巡查等方式,有效整治占道經營及臟亂差問題。利用專項資金900余萬元改造徐崗、紅廟街道,推進環境提檔升級,集鎮面貌煥然一新。三是推進“廁所革命”。聚焦解決農村廁所難題,2024年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改廁510戶(任務480戶),中心村改廁率達100%。四是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整治房前屋后、路域環境,發動村民共建美麗庭院。2025年以來,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068噸。
深化實踐,培育文明和美鄉風。發揮“文明實踐+”作用,架起鄉風文明“連心橋”,培育文明鄉風。文明實踐+選樹典型,發揮榜樣帶動力量。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2024年選出鎮級“身邊好人”“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戶”等先進典型共計144位。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綜合利用“紅色講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等20個文明實踐陣地,定期開展“理論微宣講”活動,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用主流價值教育浸潤鄉風。文明實踐+培育新風,弘揚時代新風。結合百年傳統“紅廟集”“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集中日”等重要節點,發動“四會”組織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引導群眾抵制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盲目攀比不良風氣,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2025年以來,紅廟鎮累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71場。
聚焦平安,筑牢基層治理根基。一方面,創新綜合治理模式。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尺巷”工作法,打造“村內矛調示范點”,建設群眾說事宣傳墻,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力求“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強化村級綜治中心規范化運行。過去一年,鎮村兩級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58件,妥善處置上級交辦及本級接訪事項262件。另一方面,嚴守安全底線。強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校園、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與隱患排查整治,杜絕了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加大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有效壓降發案率;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禁毒、反邪教工作,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紅廟鎮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紅廟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紅色文化鑄魂,以特色產業強基,以環境整治塑形,以文明實踐育風,以平安建設固本,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其成功實踐,生動詮釋了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治理優的文明村鎮內涵。(孫世紅)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