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七廣村:農家廢舊拖拉機變身增收“錢袋子”
在農村,老舊拖拉機曾是農民農業生產的得力助手。但歲月流轉,如今它們大多銹跡斑駁,淪為無人問津的“鐵疙瘩”。閑置在農家院里不僅占地方,當作廢品變賣也換不來幾個錢,成了讓農民眼中的棘手難題。近日,報廢拖拉機回收惠民政策的落地實施,讓這些老舊拖拉機迎來新生,搖身一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過去,面對這些銹跡斑斑的老舊拖拉機,農民們滿心無奈。它們維修成本高,作業效率卻不足新機型的一半,棄之可惜,只能在院子里漸漸銹蝕,成了沉重的“累贅”。隨著政策東風吹進鄉村,村里工作人員積極行動起來,逐戶上門,耐心細致地宣傳老舊拖拉機回收政策。他們對每一臺老舊拖拉機詳細登記,按機具型號、機架號、發動機號認真記錄、拍照存檔,為了讓農戶能順利享受政策福利,工作人員不辭辛勞地按“一機一檔”整理申報材料,經過嚴格審核,符合條件的農戶除了能拿到1500元補貼外,還可根據拖拉機大小型獲得額外補助——小型拖拉機可獲得150元的廢鐵補助,大型的則能拿到300元廢鐵補助。多重補貼讓沉睡多年的“鐵疙瘩”瞬間煥發生機,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讓農民們喜笑顏開。
“這拖拉機在院里放了好些年,看著就礙眼,存在安全隱患等,我正琢磨著當廢品處理掉呢,沒想到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就來了!”金老漢指著自家銹跡斑斑的老舊拖拉機,眼中滿是喜悅,“不僅有1500元補貼,還按大小型給了額外補助,這下我能用這筆錢買化肥農藥,今年的水稻種植就不愁了,感謝黨的好政策!”像金老漢這樣受益的農戶不在少數,政策實施后,村里近60戶農家從中獲利。有的農家計劃用這筆補貼款再加上積蓄購置新農機,生產效率將實現飛躍式提升。以前二三畝地耕地要耗費半天時間,現在換上新農機,跑上幾圈就能輕松完成,糧食產量也將會隨之增加,這真正形成“淘汰換新—效率提升—增產增收”的良性循環。
在鄉村振興的藍圖上,這項看似簡單的報廢拖拉機回收政策,實則串聯起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產業升級等多重目標。當一臺臺報廢拖拉機被車輛拖離農家小院,這些曾在墻角院落銹跡斑斑的“鐵疙瘩”,正化作存折上跳動的數字,不僅盤活了農村“沉睡資產”,更點燃了農戶對現代農業的新期待。從“棄之可惜”的舊農機,到“變廢為寶”的增收密碼,這項政策正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將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書寫在每一戶農家的柴米油鹽里,鐫刻在希望的田野上。(楊祖金)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