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劉渡鎮:稻蟹共生插秧忙
晨露未晞時,重興村稻蟹示范基地已飄起歡聲笑語。水田里,農戶們赤足踩在軟泥上,手中翠綠的秧苗隨著臂膀起落,在水面劃出一道道漣漪——300畝南粳46的手工栽秧正趁著晴好天氣緊鑼密鼓推進,為這幅“稻蟹共生”的生態畫卷添上最鮮活的一筆。
彎腰、分苗、插入、扶正,老農戶古大爺的動作行云流水。“這南粳46金貴著呢,得手栽才勻實。”他抹了把額頭的汗笑道。在機械化盛行的當下,這里堅持手工栽秧,只為更好地適應“稻+蟹苗”的獨特生態模式,確保秧苗扎根牢固,是基地摸索出的“生態密碼”。“去年畝均增收超過了1.3萬元,感覺大家今年栽秧時更有干勁了。”重興村黨支部書記古亞東笑著說。
這片土地藏著“一水兩用”的智慧:348 畝基地里,300 畝水稻與48畝蟹苗培育區無縫銜接,水稻為蟹苗遮擋烈日,根系分泌物成了天然餌料;蟹苗爬過的田地疏松了土壤,排泄物化作有機肥料,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走出一條生態循環農業之路。這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還提升了水產品質量,為農戶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通道。
如今,整齊的秧苗在水中舒展新葉,倒映出農戶們黝黑的笑臉。這雙手栽下的不僅是稻苗,更是“糧漁雙贏”的希望。待11月豐收季,南粳46的米香與蟹苗將一同裝滿重興村的糧倉與錢袋,讓“一田兩收”的生態經,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富民經”。(錢姝月)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