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昆山鎮:振興之路——景茶共舞繪新篇,美麗鄉村入畫來
晨光熹微,三公山巔云海翻騰,一輪紅日躍出,將漫山杜鵑染上金輝,也照亮了山腰連綿起伏的翠綠茶園與山腳下錯落有致的白墻黛瓦。無為市昆山鎮,這座枕山棲水的皖南小鎮,正以盤活土地資源為基石,精心擘畫三公山生態旅游與昆山白茶產業比翼齊飛的藍圖,全力描繪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景村融合,三公山的魅力綻放
巍峨俊秀的三公山,是昆山鎮珍貴的生態寶藏。鎮黨委政府深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舉全鎮之力將其打造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
筑基塑形,提升承載力。克服山區建設難題,高效利用盤整出的集體建設用地,建成生態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登山步道、觀景平臺及配套環保公廁。環山景觀公路的貫通,不僅優化了游客體驗,更將散落的村落、茶園與核心景區緊密串聯。
引爆亮點,鍛造吸引力。通過科學撫育和品種優化,打造極具震撼力的“杜鵑花海”春季盛景。每年四月,吸引長三角乃至全國游客紛至沓來,攝影采風、徒步賞花,成為春季旅游市場的爆點。精細化運營,提升觀日出體驗,完善山頂安全設施及夜間照明,“登頂追日”成為極具號召力的網紅打卡項目,有效帶動了清晨客流和山頂消費。
聯動共生,共享發展。景區絕非孤島,鎮政府強力引導周邊村莊深度融入產業鏈。優先吸納三公、雙河等村村民在景區從事導游、保潔、安保、服務等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
通過政策扶持與專業引導,盤活閑置農房資源。雙河村“竹溪里”、“小巖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集群應運而生,提供“觀山景、品茶香”的特色旅居體驗。
鼓勵農家飯店推出本地特色菜品,發展茶園采摘、茶藝體驗、農事體驗等項目,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豐富旅游內涵。景區年接待游客量穩步攀升,帶動周邊居民增收致富。
茶旅共舞,昆山白茶品牌騰飛
昆山白茶,這片土地孕育的綠色瑰寶,與三公山旅游相互賦能,奏響產業融合的強音。
品質筑基,品牌揚名。立足核心產區優勢,制定并推廣白茶種植、加工地方標準,推動綠色、有機認證全覆蓋。利用土地整合建設的現代化茶廠,引進先進設備,提升加工工藝和產品附加值。“石婆洼”、“三公山”、“碧云錦”等多個白茶品牌崛起,其中“石婆洼”品牌白茶在第二屆安徽斗茶會上榮獲特別金獎。
深度體驗,茶旅融合。將“茶”元素深度植入旅游全鏈條。在景區及環線精心設計茶園觀光步道,游客可漫步翠綠茶壟,呼吸沁人茶香,感受茶園生態之美。
建設三公山白茶文化展廳,展示傳統制茶工藝,提供采茶、手工炒制、專業品鑒等沉浸式體驗。策劃“白茶采摘節”、“杜鵑花海大型真人表演秀”等主題活動,將茶葉銷售自然融入旅游過程,“茶濃花香,夢里昆山”的品牌印象深入人心。
美麗鄉村,宜居宜業宜游的底色
優美的鄉村環境,是吸引人、留住人的基礎,更是產業興旺、生活幸福的載體。昆山鎮堅持規劃引領、全域提升。
規劃先行,特色彰顯。摒棄“千村一面”,立足各村資源稟賦精準定位:雙河村依托茶山與景區,定位“茶韻旅居”,統一風貌整治,營造素雅意境;田蒲村深挖水鄉底蘊,疏浚河道,再現“小橋流水”畫卷。村莊規劃與景區規劃、產業布局無縫銜接。
環境革命,顏值蝶變:全鎮打響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全面消除旱廁、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全覆蓋、建立高效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村道全面硬化綠化亮化。曾經的衛生死角變身小公園、健身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幸福感與自豪感顯著提升。
服務共享,便利升級。整合利用村內閑置空間,完善村級為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衛生室、生態公廁等公共設施,讓村民和游客共享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提升生活品質和旅游體驗。
從三公山頂噴薄的朝陽與絢爛花海,到杯中沉浮的“昆山云霧白”氤氳茶香,再到粉墻黛瓦間流淌的濃濃鄉愁,昆山鎮的振興之路,始于對每一寸土地的珍惜與喚醒。通過盤活沉睡資源、優化空間布局,為景區騰挪空間,為產業筑牢根基,為鄉村注入活力。當荒山變景區、茶葉成金葉、老宅煥新顏、村莊入畫來,昆山鎮正以土地為紙,以生態為墨,以產業為筆,奮力書寫“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周文豪)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