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三打造”加強農村普法陣地建設
“八五”普法以來,無城鎮高度重視普法陣地建設,從夯實載體、拓寬渠道等方面,不斷推進鄉村法治建設的進程,擴大農村普法工作的聚合力和影響力,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普法宣傳網絡。
打造媒體矩陣普法陣地。通過普法園地、以案釋法、法律援助在身邊等模塊,充分利用安徽“12348”法網平臺,有針對性地宣傳群眾關切的法律法規,向公眾傳遞實時動態、法律資訊、典型案例等內容,增強群眾遵紀守法意識,擴大受教育群眾覆蓋面。利用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宣傳,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征地拆遷、婚姻家庭等普法需求開展專項普法。
打造特色文化普法陣地。無城鎮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貼近群眾、服務基層的職能優勢,通過打造“一鎮一品”法治品牌——“濡須有法”潤無城,“和以解憂”惠民生 ,巧妙地結合了本地特色與法治精神,推動農村普法陣地建設。依托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7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法治公園和法治文化長廊,充分發揮“百姓評理說事點”“解紛蕪憂”“涼亭議事會”“晚茶議事廳”等特色平臺,同時建立“紅‘鄰’無憂,眾‘治’成城”紅色網格品牌,整合小區黨群服務站、小區先鋒驛站、紅色議事廳。“法律明白人”“藍馬甲”發揮積極作用,利用34個村(社區)法律圖書角和法治宣傳欄,開展普法活動,有效拓展群眾學法的廣度和深度。
打造教育服務普法陣地。利用送法進校園、開學第一課等契機,在學校大禮堂開展法治公益講座,在中小學開展法治漫畫、書法展,繪制法治文化墻,通過文字、漫畫等形式,將美好鄉村沿街墻裝飾一新,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營造了法治氛圍,展現了農村法治新風貌。多舉措推進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樹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標桿,并注重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全面推進全鎮各學校普法工作。(朱丹丹)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