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司法所:“四個強化”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有”到“優”
為進一步提升轄區群眾法治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無城司法所結合基層工作實際,聚焦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提升法治建設水平,為基層治理工作發揮積極作用,讓群眾感受到便捷高效的優質法治服務新體驗。
強化法援資源整合,完善服務體系。無城司法所持續推進“線上”與“線下”法律服務融合,依托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務平臺,拓寬公共法律服務的路徑,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建成34個村(社區)公共服務室法律顧問全覆蓋,并選配9名律師擔任村(居)法律顧問,實現公共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確保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
強化調解機制建設,筑牢安全防線。無城司法所推進鏈條式糾紛化解機制,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通過設立“百姓說事點”,有效地排查出矛盾糾紛,信息員定期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時登記,能夠當場調解的當場進行解答,不能調解的及時上報司法所,推動訴調對接、警民聯調和訪調糾紛化解機制。
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法治素養。利用“開學第一課”開展法治宣傳進校園活動,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引導;利用“送戲下鄉”活動,對居民進行掃黑除惡、反詐等普法宣傳;開展“江淮普法行,送法進企業”活動,進行政策法規宣傳活動;結合開展“法治宣傳進村社區”活動,進行政策法規宣講,探索“互聯網+法治宣傳”方式,通過網絡、“兩微一端”等載體,即時推送法律新聞資訊和相關法律知識,推動普法宣傳工作“線下”與“線上”有機融合,增強法治宣傳的實效性和生動性。
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實行經濟困難狀況個人誠信承諾制度,將免除經濟狀況證明的人群擴大到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無固定收入的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定群體及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的農民工。針對行動不便人員和老年人群體,提供上門援助等服務,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快援、全程服務”。今日,無城司法所干警為一名行動不便的社區矯正對象上門辦理入矯手續,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朱丹丹)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