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安鎮:創新“三維矯正”模式助力特殊群體回歸社會
為加強社區矯正對象教育成效,提升矯正對象文化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2025年2月25日下午,襄安司法所聯合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16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沉浸式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文化尋根+公益勞動”融合教育模式,引導特殊群體在觸摸歷史脈絡中重塑價值觀,在服務社會中重拾人生方向。
在鎮史館講解員的引導下,社區矯正對象系統參觀了“襄安鎮史”“襄安名人”“襄安黨建”三大展區。“維我古鎮,千載立茲。通衢三省,繁華四時……”走進襄安鎮史館,映入眼簾的一首《襄安賦》,道出了這個坐落于無為市西南部、永安河畔千年古鎮的熱鬧繁華。在“襄安黨建”展區,一個個革命先烈事跡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社會進步的艱辛與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司法所工作人員結合展陳內容開展“移動課堂”,通過解讀本地歷史文化故事、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矯正對象反思自身行為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家鄉的變化與發展,也讓我們明白只有積極改造才能對得起先輩的犧牲。”
參觀結束后,矯正對象與志愿者共同開展衛生環境整治行動。大家身著統一馬甲,分組清理鎮史館各個展區,擦拭公共設施,并協助清潔鎮史館周邊環境。活動中,志愿者擔任“文明督導員”,矯正對象則通過實際行動體會勞動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
活動后,16人提交書面思想匯報,12人主動表示愿意參與后續志愿服務,此次融合活動是“文化浸潤+公益勞動+法治教育”矯正模式的創新實踐。通過鎮史館文化熏陶與志愿服務實踐相結合,既幫助矯正對象建立正確價值觀,又推動其從“被動管理”轉化為“主動奉獻”。司法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探索“教育+公益”路徑,為降低再犯罪率、構建和諧社會注入新動能。 (毛芳琴)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