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家庭美德 共促社會和諧
王金權家庭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兒子熱情禮貌,健康上進,成績優秀。結婚20年來,他們夫妻恩愛,孝敬雙方老人,關心兒子,熱心助人,團結同事,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點點滴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同時奉獻精準扶貧,情暖貧困家庭,贏得社會廣泛的贊譽。
丈夫王金權曾于2004年2月主動報名作為省第二批選派干部到蕪湖縣清水鎮代垛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黨總支書記。2017年4月身為學校審計處處長的他作為省第七批扶貧選派干部到貧困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四個意識,廉潔自律,清正為民;他性格開朗、幽默詼諧、以身作則、無私奉獻,不計任何得失。他始終按照上級黨委對選派到村任職干部的要求,牢固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并取得很好成效。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重點抓村“兩委”班子隊伍、優秀黨員隊伍、駐村幫扶隊伍“三支隊伍”建設,夯實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在建強村級班子,提升為民辦事水平、加強綜合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鮑灣村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方面,他結合鮑灣村實際,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意識提高服務效能、強化群眾監督提高村務公開透明度,有力促進了“兩委”班子轉變服務方式,有效激發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熱情。在加強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方面,他嚴格落實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考核辦法,落實駐村到崗、考勤簽到等各項制度,用嚴的紀律促進了幫扶工作隊工作順利開展。
王金權同志走村串戶調查走訪,實地查看了解鮑灣村的雙基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和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進一步明確了鮑灣村未來規劃發展的基本思路。他還是鮑灣村3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人。2017年8月,在鮑灣村開展安全飲水幫扶項目時,他得知香店組沈克平戶家庭困難,自費為該戶辦理了自來水安裝手續。2018年3月底,在全鄉開展鄉村振興大調研走訪時,了解到八石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羅福金戶,戶主因跌倒腰椎受傷,配偶身體差,已三十多歲的兒子羅亨田智障,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需要換洗三四套衣服,妻子洗衣服困難,需要去很遠的池塘,他立即自費購買了一臺洗衣機送上門。
王金權還多次聯系學校為鮑灣村群眾開展免費義診、義演活動,宣傳健康脫貧政策。他結合入戶走訪宣傳的同時,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微信群、黨務公開欄、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廣泛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政策宣傳,讓廣大貧困群眾了解省、市、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政策,鼓勵他們脫貧致富,激發他們的致富熱情,引導困難群眾積極參與其中,靠自己的勤勞雙手脫貧致富。他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黨員干部敢于擔當、服務群眾的時代風采。
雖然身在六安遠離家人和父母,家人始終是他心頭的牽掛,堅持每晚和兒子視頻,關心孩子的學習;堅持每周和父母通話2次以上,向遠在含山農村的父母報平安、嘮嘮家常和匯報工作。
妻子袁慧教授從教二十三年來,愛崗敬業,關心、愛護學生,深得學生愛戴。工作中她把滿腔熱忱和無私的師愛灑在教育的熱土上,兢兢業業,默默耕耘,起早貪黑,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指導研究生及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家庭生活中,她堅強剛毅,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讓丈夫因家務而分心,主動承擔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主動承擔起教育上初中的兒子的責任。她孝順父母及公婆,特別是在公公身患癌癥在弋磯山醫院手術治療及化療期間,在丈夫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悉心照料,深得公公婆婆贊賞。
他們夫婦二人相互諒解、彼此信任,孝順雙方父母,共同愛護可愛的兒子。牛郎織女般的生活沒有讓愛情褪色,反而讓夫婦二人更加相愛,更加理解愛的可貴。愛像春天的暖陽,像沙漠中的甘霖,像寒冬里的暖爐,是這個三口之家永恒不變的話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質,一直聚少離多。在工作和生活中,王金權和愛人互相支持、相互勉勵、相濡以沫。
他們用真誠、善良和孝心建立幸福家庭;用敬業、奉獻和愛心溫暖貧困家庭,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建立和諧社會的深刻內涵。
責任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