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家”文明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進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文明戶典型,無為市劉渡鎮重興村的馬祖良戶就是其中之一。
履職盡責,老書記彰顯黨員本色
馬祖良,重興村余埂自然村的一位普通村民,退休前的馬祖良,是原余埂行政村的村書記。任村書記的20多年里,馬祖良時刻以為民服務、善待鄰里為己任,以群眾生活平安、幸福為目標,勤學苦干,任勞任怨,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好評。退休之后,馬祖良也積極配合村上的各項工作。
重興村裴馬自然村呈東西走向,隔河對望便是裴老自然村。裴馬村內唯一的出行干道不僅崎嶇、狹窄,而且必須從裴老自然村的西邊繞行,給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為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退休后的馬祖良前后奔走,積極號召村民為裴馬村修路。經過馬祖良三個多月的努力,村民都主動團結起來,確定修路。之后馬祖良積極與裴老自然村協商,計劃從裴馬村東口到裴老大包地,從蘆葦灘中修一條砂石路。協商好后說干就干,不出一個月,一條砂石路連接南北,結束了裴馬自然村出行一條道的歷史。又過了幾年,裴馬修建村水泥路時,老書記又主動站出來帶頭募集資金,將砂石路變成水泥路,同時馬祖良牽頭自籌資金修建了村東的干道,為裴馬自然村修建了一條新的道路,為村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不僅如此,重興村修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時,是他主動上門,勸導一些不給征地或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并與之協調,自愿拿出自家的耕地與其調換,才讓重興村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得已順利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時,80歲高齡的馬祖良,以身作則,不僅將自家門前屋后整治干凈,并且積極幫助村兩委以及人居環境工作者疏通交通道路、運送垃圾。炎炎夏日,馬祖良冒著高溫給工作人員送水,看著年邁的老書記在人群中忙碌的身影,在場的工作人員無不感動。但馬祖良卻笑著搖頭說:“重興村就是我的家,我年紀大了,也不能做什么大事,只能給你們打打下手,做做后勤工作,這都不算什么的。”
老書記雖然已經八十高齡,但村上召開的黨員大會以及村民代表大會等各種集體活動,他都積極參與。村里不定期召開的道德講堂、各種評先評優等文明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以及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也都有馬祖良的身影。
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本,馬祖良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基層干部最基本的工作態度,也是共產黨人最顯著的大公精神。
大愛無界,真情意溫暖鄰里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夫妻關系中,馬祖良和愛人陳粉紅互相尊重、互相體貼,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在家庭關系里,他們作為子女尊重長輩,作為長輩關心愛護子女,共同建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向上的文明家庭;在鄰里關系中,與村民相處也十分和睦,從未和鄰居發生過口角,在其他村民之間發生矛盾時,馬祖良和愛人還經常去當“調解員”。在子女教育方面夫妻倆更是以身作責,教育子女們尊敬長輩、互相團結、友愛謙讓、遵紀守法。
馬祖良的妻侄陳鵬,小的時候父母離異,兩三歲時就一直由馬祖良夫妻撫養,成人后的陳鵬在馬祖良子女的幫助下成家立業。雖說是侄子,但馬祖良夫婦對陳鵬的關心照顧更甚于對待自己的子女。陳鵬對馬祖良夫妻兩也心懷感激,他總是會叮囑自己的妻子,多照顧馬祖良夫婦倆。“在我心里,姑父、姑母就是我的爸媽,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我,是他們無私的愛讓我成長,也是他們給了我一個家,養育之恩,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報答”一有時間就回老家看望姑父姑母。馬祖良的大女兒夫婦倆受父母影響,與八十歲的老母親共同生活,照顧老人的起居,讓老人衣食無憂,病有所醫,老有所樂。即使是離家務工或上班時間,也一定會妥善安排好老母親的生活。
馬祖良,一個退休的老書記,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不僅在工作期間盡職盡責,退休后積極配合村上各項工作,在生活中也堅持著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他以自己的行動和事跡感染著周圍群眾,為重興村的老百姓做了良好的模范帶頭,也為劉渡鎮精神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2019年被評為無為市星級文明戶、蕪湖市星級文明戶。(張慧)
來源: 無為文明網
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