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園風采展】無為市泉塘鎮中心小學
一、學校的基本情況
無為市泉塘鎮中心小學坐落于無為市泉塘鎮政務新區,學校創辦于1926年。學校占地面積約30畝,校舍建筑面積約為8818.5平方米。學校硬件按照省一級學校標準配置,辦學條件優越。學校先后榮獲 “無為縣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無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蕪湖市文明校園”、“蕪湖市平安校園”、“蕪湖市毒品預防教育示范學校”、“無為市第二屆、第三屆文明校園”等稱號。
二、圍繞校園文明創建六個好
學校配齊了多媒體、圖書室、一體機教室、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教室。我校為大力推進貫徹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在班級文化特色建設中,提煉出代表本班精神的主流文化,凝結為富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名片”,懸掛在教室門墻壁。
中華經典詩文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教育的精華,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對公民和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充分利用教學樓的墻壁資源,安裝、懸掛了經典詩文宣傳牌,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經典文學的熏陶。同時還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社會對中華優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廣大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素養和語文素質,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凈化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為此,學校將一塊空地改為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感恩菜園”。學生除了在教室內接受傳統知識教育外,學校也應重視發展“自然農耕文化”的勞動教育。“感恩菜園”的建設旨在讓學生能有更活躍自由的空間,發揮他們探索求知的天性,寓教于樂,將知識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在下課后,能夠到學校的菜園里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文化,感悟生命。
通過狠抓學校硬件建設、教師隊伍管理、師德建設、教師業務培訓和綜合治理工作,基本實現了“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教師素質優化,教育服務優質,教學質量優秀,辦學特色鮮明”的目標,取得豐碩成果,學校聲譽日隆。學校先后有3名教師被獲得“蕪湖市優秀教師”稱號,6人獲“無為市優秀教師”,在“一師一優課”活動中,18人獲獎。教師有30余篇論文在蕪湖市、無為市獲獎,300余名學生在縣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面向未來,學校為實現“教育思想現代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規范化、學生素質個性化”而不懈努力,用生命的赤誠描繪孩子生命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