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昆山鎮鄉村學校少年宮:歌聲嘹亮 唱響童年
為進一步豐富鄉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鄉村學生的全面發展,今年以來,昆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鄉村學校少年宮通過成立“昆山竹翠童聲團”,為鄉村未成年人搭建藝術學習與展示平臺,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推動鄉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琴鍵上的成長 專業排練室里的音樂啟蒙
每周五下午,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合唱排練室總會準時響起清亮的童聲。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從基礎發聲練習起步,通過趣味音階游戲掌握節奏與和聲技巧。鋼琴伴奏流淌的旋律中,三十張稚嫩的面孔專注凝視五線譜,從《茉莉花》的婉轉到《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多聲部合唱逐漸成形。排練室墻上的聲波圖示記錄著孩子們音準的進步,而角落的“音樂之星”評比欄則見證著每個孩子的蛻變。“我們不僅教唱歌,更培養他們對美的感知力,”合唱團老師如是說。
山水間的課堂 大自然饋贈的天然錄音棚
當春季的陽光為山林鍍上金邊,合唱團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奔向三公山腳下的魚鱗壩。在溪流邊的鵝卵石灘上,老師引導孩子們閉眼聆聽風聲鳥鳴,將自然聲響轉化為節奏訓練。
微風掠過溪面,泛起細碎的水波聲,與遠處竹林的沙沙聲交織成天然的伴奏。孩子們手拉手圍成圓圈,清澈的童聲隨著老師的手勢漸起:“山青青呀水潺潺——”領唱的男孩聲音像山雀般躍上枝頭,女孩們立刻用輕快的和聲接上:“三公山下好風光喲!”他們的歌聲時而模仿布谷鳥的頓挫節奏,時而化作溪水跳躍的連音。陽光透過竹林的間隙,在孩子們肩頭投下躍動的光斑,仿佛大自然正為他們打著追光。這種獨特的“戶外聽力課”讓合唱團程同學第一次發現:“原來蟬鳴和我們的歌聲能組成這么好聽的二重奏”。
星光下的舞臺 從鄉村教室到更廣闊天地
經過系統訓練,這支來自田野的合唱團即將踏上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合唱團展演比賽的征程。孩子們要穿著整齊的演出服,帶著期待與緊張,用清澈的童聲演繹經典紅歌《映山紅》。這首歌承載著革命年代的記憶,也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從最初的音準練習到現在的和聲默契,每一個音符都凝聚著老師和孩子們的汗水。當悠揚的旋律響起時,他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那是希望的色彩,也是夢想的綻放。這個舞臺,將成為他們從鄉村教室走向更廣闊天地的第一步。“我們想證明,鄉村孩子的音樂夢想同樣值得被看見”,李校長的這句話,正是少年宮堅持音樂普惠教育的初心寫照。
無為市昆山鎮鄉村學校少年宮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素質教育體系,未來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更多有益于孩子們成長的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全面個性發展,讓鄉村教育煥發新的光彩。(陶亞楠)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