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傳情 匠心承韻——襄川中心小學少年宮舉行端午傳統節日及民間手工藝文化主題活動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端午節日氛圍,領略民間手工藝的獨特魅力,襄川中心小學少年宮開展了以 “端午傳統節日及民間手工藝” 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手工香包和團扇制作、無為魚燈制作學習以及陶笛學習課程,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
走進少年宮手工室,空氣中彌漫著艾草與香料混合的獨特清香,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手工香包和團扇制作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手持彩線,穿針引線,將布料精心折疊、縫合,裝入艾草等香料,再系上綠色絲線,一個個造型可愛、香氣四溢的香包便在孩子們的巧手中誕生。制作團扇的區域同樣熱鬧非凡,孩子們或揮毫潑墨,或粘貼裝飾,將端午元素與自己的創意相結合,在扇面上繪制出龍舟競渡、粽子飄香等充滿節日氛圍的圖案。
在少年宮美術室,一場關于無為市傳統手工藝 —— 無為魚燈的制作學習正在進行。無為魚燈歷史悠久,造型精美,制作工藝復雜。老師首先向學生們詳細介紹了無為魚燈的起源、文化內涵和制作流程,隨后展示了制作魚燈所需的竹篾、宣紙、顏料等材料。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認真觀看老師示范扎骨架、糊紙、上色等步驟。在實踐環節,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竹篾彎曲成魚的形狀,用細鐵絲固定,再細心地糊上宣紙,最后拿起畫筆,為魚燈繪上鮮艷的色彩。雖然制作過程并不輕松,但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
除了手工制作活動,少年宮的陶笛學習課程也為端午活動增添了別樣的韻味。陶笛音色優美,簡單易學,是傳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陶笛課堂上,老師從陶笛的基礎知識講起,教學生們認識陶笛的結構、指法和吹奏技巧。學生們認真聆聽,反復練習。為了迎接端午,孩子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吹奏與端午相關的樂曲,悠揚的陶笛聲在校園中回蕩,仿佛在訴說著端午的古老傳說。
此次襄川中心小學少年宮開展的端午傳統節日及民間手工藝主題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更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通過親手制作香包、團扇、無為魚燈,學習吹奏陶笛,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未來,襄川中心小學少年宮將繼續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