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鎮:徒步追思憶英烈紅心向黨傳薪火
4月1日,無為市蜀山鎮關河學校組織40名師生開展“清明祭英烈”實踐活動。師生們徒步4.2公里前往三尖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清明時節用腳步丈量初心,以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用腳步丈量信仰之路。上午8時,學校師生身著統一校服沿著蜿蜒山路徒步前行。三尖山因三座突兀的山頭得名,山高林密間依稀可見當年戰斗遺址。歷史教師走邊講解:“1944年8月,新四軍七師五七團二營四連一排23位戰士在支書張柏、排長張開運帶領下,在這里阻擊國民黨桂系部隊1500余人的進攻,為掩護主力轉移堅守至全部犧牲……”講到激烈處,學生們駐足望向半山腰,仿佛能聽見當年的槍聲。
以緬懷筑牢信仰之基。上午9時,莊嚴的祭掃儀式在烈士紀念碑前拉開帷幕。紀念碑矗立在半山腰,碑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出旗儀式后,師生依次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和小白花,全體肅立默哀三分鐘,深切緬懷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犧牲的革命先烈。關河學校校長何樹發手撫紀念碑基座向學生深情說道:“三尖山的每一塊石頭都刻著英雄的故事,我們不僅要擦拭墓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后用實際行動建設家鄉。”
讓精神照亮未來之路。在張開運烈士墓前,班主任張老師帶領學生齊聲誦讀《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山風掠過松林,將聲音傳向遠方。活動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特別設計“三個一”實踐任務:繪制一張三尖山戰斗路線圖、學唱一首抗戰歌曲、開展一次“烈士故事進班級”宣講。
山風掠過紀念碑,松濤陣陣似在回應。當師生們踏上返程時,陽光正灑在"三尖山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額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正如關河學校九年級班主任王老師在總結時所說:“今天的徒步是終點,更是傳承的起點。當孩子們懂得把愛國情懷轉化為奮斗力,先烈的血就沒有白流。”(劉振寧)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