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玲:真心付出為人民,勇于擔當守初心
人物簡介:張會玲,女,漢族,中共黨員,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襄安鎮新生村人,1976年5月10日出生,2001年4月至今擔任新生村婦女主任一職。她憑著一份責任,一份勤懇,在脫貧攻堅的行程中積極作為,真情付出,展示了何為巾幗不讓須眉。
事跡簡介:張會玲同志自擔任新生村婦女主任以來,以認真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在服務廣大婦女的工作中不斷奉獻自己的力量。從2001年剛剛接觸婦女工作,到一名合格的婦女工作者,從婦女群眾的“知心人”,到脫貧攻堅的“踐行者”,一路走來,她正以滿腔的熱情,在脫貧攻堅行動的大局中全力投入,勇于前行。
在新生村,有這樣一位婦女主任,她在崗位上已經默默奉獻了二十余年。她的身影,如同春天的陽光,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
深入農戶,用愛服務
在脫貧攻堅行動中,張會玲同志多次深入群眾家中和田間地頭,采取入戶蹲點、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多種形式,聽取村民訴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了解并幫助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由于新生村委會人員較少,所以平時工作任務較重,她就利用節假日和群眾談心交流,發放民情連心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上學、看病、就業和用水、用電、行路、住房等基本情況,特別對村內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五保戶、長期患病和智障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她更加著重留意他們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盡全力在經濟上幫扶、生活上幫助、思想上幫引,與群眾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情系群眾,真心幫扶
為深入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張會玲同志克服交通不便、天氣寒冷等各種困難,走村串戶與村民交談,聽民聲,察民情,她無數次走進貧困戶家中,為每戶制定脫貧計劃,并監督實施過程。
貧困戶胡鳳華,患有精神類殘疾,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還有一兒一女正在讀書,全家只能靠丈夫在外地打些零工,勉強糊口。張會玲同志每逢節假日都到她家看望她和兩個孩子的生活情況。貧困戶王興勝家庭困難,還有個孩子在讀書,張會玲同志先后三次跑到鎮政府,幫助正在上學的王旭申請了“雨露計劃”,爭取到教育救助資金3000元。她還了解到貧困戶王記傅家有耕地5畝,但是由于父女皆為殘疾無法耕種,只能依靠低保兜底。她立刻到王記傅家協調,將其名下耕地悉數承包給脫貧戶王盛桂家耕種,這樣一來,王盛桂家有地種了,同時承包費也為王記傅家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幫助解決了兩戶貧困戶的貧困問題。
勇于承擔,抗擊天災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她毫不猶豫地沖鋒在前,為老年人上門打疫苗、做核酸,確保村里的防疫工作落到實處。她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穿梭在村里的每一個角落,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她的微笑,如同春風,吹散了老年人們心中的恐懼和不安。在今年夏季,連日來的暴雨導致新生村防汛壓力驟增,面對汛情,她始終堅守在圩口,巡堤查險,確保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夜間巡邏時她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鐵鍬,仔細查看水位漲幅和滲漏情況,挨家挨戶提醒群眾注意生命財產安全,凌晨三點,她仍在圩口巡邏,她的身影,如同夜空中的明燈,照亮了村民的心。
她就是新生村的婦女主任,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她的付出,贏得了村民們的尊敬和贊譽。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人民公仆”的含義,她是我們的驕傲。在她的帶領下,新生村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同時用自己的擔當,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