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平:三十年用心教學 講臺育桃李滿園
徐方平是兢兢業業的優秀老師,對待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用慈愛的心教導學生,他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崇高的教學事業。以三尺講臺為事業舞臺,以莘莘學子為事業基石,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以“愛”教育,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
徐老師作為牛埠鎮語文老師,他經常結合課本講述革命時期的精神,并鼓勵學生在未來投身自己的事業需要有樂善好施、愛國敬業品質。用言行舉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待家庭貧困和殘疾孩子熱心幫助,他常說看到他們。就如同看到自己當年上學時期的影子。
2019年,徐老師剛接手新班級,班級有一個殘疾學生,性格比較內心,其他學生都不愿意與他玩耍。徐老師為了打開她的心房,每次孩子做活動,徐老師都會叫他參加,當他取得成就時,徐老師總會表揚他,漸漸地孩子的心房打開了,孩子也主動和其他孩子交流,成績也漸漸提高,在畢業后孩子孩子提到徐老師總會感激不盡。
多年的教學使得徐老師領悟到:“教育需要以愛澆灌,才能培養愛心少年,未來才能回報社會”。教學行業是很重要的行業,需要有一顆對孩子們愛的教育,才能實現喚醒孩子們的回報社會的感恩之心。
兢兢業業,三尺講堂幾度春秋染芳華
徐老師從事教學行業三十年,雖然他患有小兒麻痹癥,但他每天堅持走去學校,他作為班主任,每天最早到學校,最遲離開學校。他作為臨湖小學主任,遵紀守法,為人師表,樂于助人,團結協作,集體觀念強,勇于承擔艱苦工作,識大體顧大局,關心同事,愛護學生,得到同事和學生的好評。
歲月在變,環境在變,崗位在變,不變的徐老師的初心及對講臺和學生的熱愛,三十年如一日的批改作業。有人勸他到城市去教書,那里工資高、交通發達,但他不同意,他說他想點亮村的孩子上大學的希望,希望用他畢生的心血,圓他們的大學夢,就這樣,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孩子們長大了,他也老了,每次孩子們回鄉總會回來看望徐老師,情切的叫他“徐爸爸”。
精益求精,在工作中突破自我
徐老師從第一天工作起,就一直努力工作,有難點或問題及時查閱書籍,每天工作到半夜回家,每次起早貪黑。這是他對教育的熱愛,讓他堅守了三十個春秋。
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如今的他對小學語文知識了如指掌,但徐老師依然謙虛,每次鎮或市舉辦老師教研活動,他都會積極參加,積極聽取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實踐,教授與學生,對學生的疑問,他總是孜孜不倦的指導,同時結合實際,為孩子們講解難點和問題。
徐老師不僅在教學育人精益求精,更是在立德樹人起到表率,面對鄉村貧苦的環境,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學生互敬互愛,在工作中他總是謙誠待人、以身作則、弘揚正氣,詮釋著一個老師的責任與擔當。
有道是職業光榮首推師德,師德修養學習榜樣,徐老師敬業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張民超)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