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霞:好兒媳20余載照顧多位病弱親人用愛撐起家庭重擔
吳翠霞,女,1967年2月生,無為市嚴橋鎮龍林村村民。1994年,27歲的吳翠霞與丈夫喜結連理,至今已有29個年頭。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婆家大伯哥智力殘疾,小姑子是聾啞人。嫁到丈夫家后,公婆逐漸年邁,吳翠霞主動擔負起照顧公婆、大伯哥和小姑子的重任,她以身作則教導子女孝老愛親,孝順長輩,用自己的柔弱雙肩撐起家庭的半邊天。二十年如一日,她對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被鄉親們傳為佳話。2023年,她獲評“安徽省最美媳婦”。
照顧殘疾患病兄妹顯真情
1994年,吳翠霞經人介紹,與丈夫結婚,丈夫家條件十分困難,兄弟姐妹3人,大伯哥智力殘疾,口齒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小姑子先天性聾啞。得知丈夫家的情況,淳樸善良的她沒有絲毫嫌棄,毫不猶豫地嫁給了丈夫,身邊的親戚勸她考慮清楚,她堅定地說:“我就相中這個人了,我不怕吃苦受累,我要幫助他操持好這個家!”婚后,吳翠霞主動和丈夫一起承擔照顧父母、哥哥和妹妹的重擔,洗衣、做飯、忙農活……她從來沒有埋怨過,這一過就是20多年。
她對智力殘疾的大伯哥照顧就像自己的親哥哥一樣,衣食住行各方面照顧得全面周到。每天早上起床后,吳翠霞都幫助大伯哥穿衣、洗漱,再將做好的飯菜端給他。大伯哥的衣服臟了,吳翠霞給他洗;頭發長了、指甲長了,吳翠霞幫他修剪;生病了,吳翠霞立馬帶他去醫院,每天按時喂他吃藥。大伯哥牙齒不行,為此,吳翠霞做飯菜時盡量把飯做軟爛一些,每當大伯哥耍小脾氣不吃飯時,吳翠霞像哄小朋友一樣,耐心地勸說大伯哥吃飯。由于大伯哥智力殘疾,在村里經常和別人鬧矛盾,丈夫早出晚歸打零工,吳翠霞成了鄰居們訴苦的對象,面對大家的投訴,她賠著笑臉,不厭其煩地給鄉親們賠不是,但她從沒有對大伯哥紅過臉。事后,她像對待小孩一樣對待大伯哥,耐心向他講解鄰里團結的好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通過吳翠霞的細心開導,大伯哥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鄰居相處好了,很少發生矛盾了。
長兄如父,長嫂比母。聾啞的小姑吳小妹在婚后因為不能生育被丈夫送回娘家,看著無聲啜泣的小姑,吳翠霞用單薄的臂膀緊緊地摟著她,對她說:“別怕,有嫂子在!以后我和你哥養你,你放寬心。”吳翠霞對待這個聾啞又失婚歸家的小姑子更多了幾分心疼,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呵護關懷著她,天冷了提醒加衣,天暖了鼓勵她多出去走走。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讓她能盡快走出來,便將給孩子穿衣服,給老人喂飯這樣的小事交給了她,時時夸獎,在她的幫助下,吳小妹漸漸走出了陰霾,還主動提出要找點事做,給家里減輕負擔。吳翠霞把大伯哥和小姑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很多村民都說:丈夫一家遇到吳翠霞真是有福氣!
精心照料年邁公婆盡孝心
吳翠霞對公婆的孝心是發自內心的,不論再忙再累,每頓飯總是先盛給公婆吃,也總是依著老人的口味做。她知道婆婆愛干凈,無論春夏秋冬,經常幫公婆換洗床單被套;冬天怕公婆凍著,早早為公婆買來電熱毯,鋪上干凈的被褥,盡可能讓公婆睡得舒服些。年邁的公婆體弱多病,為了能給老人提高免疫力,吳翠霞經常省吃儉用給老人買牛奶、買鈣片等。吳翠霞總是想著讓公婆吃得好,住得舒服,她一直以無限的堅持、耐心與包容陪伴著公婆。
有一次,婆婆的高血壓犯了,躺在床上不能行動。吳翠霞衣不解帶地照顧,早起給婆婆洗漱、喂飯、倒小便,按時給婆婆喂藥。做飯時,吳翠霞考慮到婆婆的身體,總是給婆婆單獨做一份。經過吳翠霞精心地照顧,婆婆身體逐漸好轉,慢慢可以活動了,她逢人便夸吳翠霞:真是一個好媳婦!
教育孩子以身作則樹榜樣
多年吳翠霞精心照顧公婆、大伯哥和小姑子,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吳翠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的孝老愛親的榜樣。吳翠霞經常叮囑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出門時你要攙扶一下,伯伯和你玩的時候,不要不理伯伯。”在吳翠霞和丈夫外出干活時,孩子經常幫助吳翠霞照顧爺爺奶奶,伯伯和姑姑。
她的兒女在母親的影響下,生活積極進取,學習不怕困難,孝敬長輩,尊老愛幼。家長做榜樣就是無聲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20多年過去,在政府的幫助下,家里的境況也越來越好。吳翠霞常說:“每個人都有父母,也都有年紀大了,有困難的時候,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吳翠霞用善良樸實的心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孝道,她雖是一名柔弱女子,但她用自己堅強的臂彎為家庭撐起一片晴空。病床前,她任勞任怨,包辦老人的大小事宜,對待殘疾患病的大伯哥和小姑子,她不厭其煩,精心照料。她是公婆心中的好媳婦,丈夫眼中的好妻子,更是鄰里眼中的好榜樣?。惉帲?/p>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