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濤:暑日冬雪盡顯山民溫情 保駕護航暢通游行之路
人物簡介:張根濤,安徽省無為市昆山鎮三公村人,1984年10月12日出生,2022年8月他響應家鄉號召,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鄉走上自媒體創業之路,僅一年多時間就以純粹而熱情、友好的免費服務獲得了五千多粉絲和十幾萬點贊。為了更好地宣傳家鄉的三公山景區,他走遍了景區的每一個角落,用腳步丈量出一幅地圖,為每位來往游客指明方向。
事跡簡介:來自蘇州的游客張女士上山旅游時,車行至陡峭段不敢再上,張根濤路過時主動幫其將車開至山上游客集散平臺;來自淮南的游客王先生準備上三公山露營,晚上不慎將車開到泥溝里,看到王先生發的求助抖音后,張根濤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冒著雨,耗費兩個小時,一鍬一鍬鏟來石子鋪在泥路上幫其脫困;來自蕪湖灣沚的女游客帶三個孩子自駕三公山,下山時突發爆胎,索性車輛平穩停在路邊,張根濤聞訊,迅速趕去幫其更換了備胎,并將車開到山下;近年,來三公山看日出和日落的游客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環境衛生壓力倍增,張根濤每日在觀景臺自愿提示每位游客注意安全,勸阻亂攀爬的游客,對散落的垃圾,他每次也都撿拾干凈,隨身帶走……幾百個日日夜夜,幾千次的上下往返,張根濤用一次次的“搭把手”,一句句的注意安全,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用小事彰顯大愛、樂于助人的淳樸山民形象。
正文:
張根濤積極投身于家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浪潮之中,免費為游客講解景點典故、幫助受困游客安全往返、化身景區安全勸導員、清掃景區零散垃圾……他的樂于助人事跡獲得了無為市昆山鎮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也獲得了本地村民的鼎力支持和來往游客的誠摯感謝。
身先士卒,危而不亂,急而不慌
在景區,張根濤總是身先士卒,無論是引導游客、解答疑問,還是提供緊急救援,他都能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他不僅熟悉景區的每一個角落,還了解各種基礎急救知識,總是能夠給予游客最滿意的幫助。
有一次,景區內的一位老年游客由于早上忘記服用降壓藥,登山途中突發頭暈、頭痛、心悸等不適癥狀,如若不能及時就醫,極可能引發心搏驟停。當時張根濤正在家里吃早飯,在游客群得知情況后,立即放下碗筷沖向山上,找到老人后,仔細問詢了老人狀態,然后背起老人下山,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他不斷安慰老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冷靜的態度為老人提供了及時的醫療救助。最終,老人得到了及時救治,張根濤也因其出色的表現受到了老人和其他游客的高度評價。
雨夜守護,一鏟一鍬,鋪平歸路
在昆山鎮三公山有一段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救援故事溫暖了無數人的心。一位淮南游客王先生,原本計劃著一場愉快的三公山露營之旅,卻不料在雨夜中不慎將車開入了泥溝。情急之下,他通過抖音發出了求助信號。
就在王先生焦急等待時,一個身影冒雨而來——他就是張根濤。得知情況后,他沒有片刻猶豫,立刻帶上工具趕赴現場。泥濘的道路,冰冷的雨水,都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到達現場后,張根濤沒有絲毫停歇,他拿起鍬子,一鍬一鍬地鏟起石子,鋪在泥濘的路上。他的動作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力量與決心。
經過兩個小時的艱苦努力,一條石子路終于在泥溝中延伸開來。王先生的車輛得以順利脫困,他心中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而張根濤,只是微微一笑,仿佛這一切都是他應該做的。
途遇爆胎,溫暖援手,護航婦幼
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來自蕪湖灣沚的一位女游客帶著她的三個孩子自駕來三公山游玩。三公山的自然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但在他們下山的時候,突然遇到了車輛爆胎的意外情況。幸運的是,他們的車輛平穩地停在了路邊,沒有造成進一步的危險。
受到驚嚇的三個孩子不停地哭鬧,女游客自己也是驚慌失措,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此時,附近的張根濤聞訊迅速趕來。他先是查看了車輛狀況,發現沒有其他問題后安慰小朋友們說:“孩子們,別怕,只是車胎爆了,叔叔馬上幫你們修好,等下就能安全回家了!”張根濤的沉著冷靜給了孩子們安全感,紛紛安靜下來,張根濤毫不猶豫地蹲下身子,開始幫助她們更換備胎。
他動作熟練,有條不紊地拆卸損壞的輪胎,安裝上備胎,并再次仔細檢查車輛的其他部分,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安全隱患。在他的幫助下,車輛很快恢復了正常,可以繼續行駛。
張根濤的無私援手不僅解決了女游客和孩子們的燃眉之急,更是展現了人性中最為光輝的一面。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因為張根濤的善舉而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愛。
踐行環保,傳承文化,人文之旅
作為景區村民,張根濤非常注重家鄉的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他積極參加各類環保活動,努力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同時向游客宣傳環保知識,呼吁大家共同守護美麗的景區。此外,他還積極學習景區內的歷史文化知識,將其融入導游講解中,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年多來,他組織參與了二十余場三公山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如植樹節義務植樹活動、景區垃圾治理活動,還積極配合昆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茶濃花香,你我共享”旅游志愿服務隊的各項活動。
一次上午,在山頂觀日出活動結束后,張根濤像往常一樣對廣場周邊垃圾開始清理,此時一些垃圾被風吹到了崖邊,他準備下去撿拾,朋友怕他發生危險,勸他說這么點垃圾對環境也沒什么大影響,就不要冒險去撿了,他說:“我聽說過‘破窗效應’,當這里干干凈凈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往山下扔垃圾,但是如果這一點垃圾我不把他撿走,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垃圾被扔下去。”于是,在做了簡易的安全措施后他慢慢向山崖邊爬去,冒著生命危險將每一片垃圾清理干凈。
張根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志愿服務的真諦。他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各種幫助和服務,還成為景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關注志愿服務,積極參與景區的環保和文化傳承工作。
如今,張根濤已經成為三公山景區樂于助人的一面旗幟。他的故事和精神,將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樂于助人的事業中,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三公山景區,張根濤的身影依然忙碌而堅定,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樂于助人的精神,為游客們帶來了溫暖和關懷。(通訊員 黃奔)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