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根:常做“暖心事”,傳遞“光和熱”
人物簡介:徐雙根,男,1966年07月29日出生,群眾,安徽省蕪湖市襄安鎮百子行政村王南自然村村民,現居北京經營一家燈具廠。
事跡簡介:2017年中秋徐雙根為家鄉建設13盞路燈,找人找車自花費4萬余元。徐雙根作為家鄉的一分子,遇到逢年過節有時間就回家,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他主動帶頭干,與村民相處得也十分融洽。另外在家庭角色中徐雙根孝敬父母,幫助兄長,修建房屋,愛護小朋友,家庭環境十分和諧溫暖。
提起徐雙根,百子村王南自然村的村民無一點贊稱好。多年來,徐雙根的事跡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周圍的一切,讓人們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關懷,他為村莊建設美好家園,孝敬父母,幫助兄長,愛護小朋友,默默做著一件件小事,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實際行動溫暖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村莊建設的“奉獻者”
2017年中秋前夕徐雙根駕車從北京回家看望父母,由于路途遙遠,直到天黑才下高速,就在準備開往村口時,才發現原來村里并不像城里那般燈火通明,卻是黑漆漆一片,想著鄉親們夜晚走在這條大路上是多么的不方便,孩子們放學晚時走在這條大路上是那么的危險,想著每一個像我這樣的“回家的人”……久久不能平靜。徐雙根到家跟父母兄弟商量解決辦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測量間距、具體位置等確定好數量,打電話聯系找人購買了13盞路燈(燈桿、燈頭、燈具、光源LED燈、太陽能電池板等)由于路燈配件較多,鄉鎮路途遙遠,聯系了許久終于有一輛福建的大車愿意把所有配件運到村莊,共花費4萬余元。徐雙根日夜監工,秋季氣溫較高,都說“秋季蚊子猛于虎”,蚊子咬得人受不了,盡管這樣也絲毫沒有阻止他想要迫切裝好路燈的心情,手上留下數不清的被釘子工具劃傷的痕跡。施工期間有多次燈桿差點打到自己,徐雙根每次都是笑笑說“沒事沒事”,然后繼續,還請來專業人士,處理好控制器,通上電源,與工人和鄉親們一起把一盞盞路燈裝好了,照亮了回家的路。
村民口中的“好榜樣”
走進徐雙根戶小院,推開門,屋內暖意融融,一張長桌、幾把椅子、一壺清茶,村民們正圍坐一團拉著家常。2020年臨近春節,正是農閑時節,小院比往常更加熱鬧,大家沒事就愛往這兒跑。
“他這人,人緣好,熱心又厚道,我們啥話都愿意跟他嘮。他家也不鎖門,幾乎從沒斷過人。”村民張云飛打開話頭。“別看這院子小,正能量可是滿滿的。”不知誰的一句話引得大家連連點頭。小院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規矩:嘮嗑可以,不許喝酒、打牌、說人閑話,不準發表負面言論。大家嘮的大多是村莊建設的好建議。有一次一個老人家說“道路兩邊雜草叢生,導致道路狹窄,車輛會車困難,容易發生事故”。徐雙根聽到后主動并動員大家放下手中的茶杯,扛起鋤頭拿上鐵鍬就去清理雜草,很快在他的帶頭下村民們三下五除二把道路打掃得干干凈凈,寬寬敞敞,保障車輛正常通行,行人安全出行。
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2021年春節回家過年,家中老小和父母房子在一起,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十分破舊,徐雙根找來工人將房子整體粉刷整改,還幫助兄長置辦些許家具。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如廁困難,他就幫他們裝上智能馬桶,讓他們生活得更加舒適。弟弟家孩子想要“兒童樂園”,“大伯伯,我想要和我的好朋友好伙伴一起玩滑滑梯、蕩秋千、搖搖馬、蹦蹦床、布娃娃、還有......”,徐雙根就在樓上幫小朋友們搭置一個簡易兒童樂園,這樣也方便村里小朋友來玩耍,給小朋友們一個快樂童年。春節后回外地工作,徐雙根做到每天一個電話,每個月都會給父母寄錢,逢年過節有空就回家看望父母,及時了解家中情況。每次也會向父母打聽村莊的情況,了解困難和需求。
多年來,徐雙根已經將幫助村莊建設美好家園、孝敬父母、幫助兄長、愛護小朋友養成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村莊建設是每個村民應盡任務。多幫一份忙,自己就多一份快樂,我們的村集體就多一份和諧。”,徐雙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相親相愛,傳遞著正能量,讓文明友愛之光更加閃耀!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