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見義勇為化干戈 鄰里和睦釋前嫌
人物簡介:洪亮,男,1967年2月10日出生,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陡溝鎮雙灣行政村顧橋自然村村民,現居家務農。
事跡簡介:家住無為市陡溝鎮雙灣村顧橋自然村的洪亮與周和生,因為父輩之間的摩擦和宅基地的糾紛,導致兩家人產生隔閡,多年來一直沒有什么往來。
2023年除夕前的一個夜晚,當大家都在為迎接新年而忙碌時,周和生也在與親朋好友飲酒歡聚。在周和生回家的途中,因不勝酒力,失足掉進路旁的河中。時值春節前夕,又地處農村,夜晚的道路上少有村民路過,而漂浮在水中的周和生也因為酒精作用而處于昏迷狀態。
就在這危急關頭,路過的村民發現了河中的周和生并大聲呼救,洪亮聽到呼救后第一時間沖向河邊。洪亮撿起路旁的竹竿,呼喊周和生抓住竹竿,但是昏迷的周和生一直沒有回應。洪亮對幫忙的大姐說道:“冬天的河水太涼了,可能人已經凍得失去意識了,不能再等了,你到村里再喊些人來幫忙。”于是,洪亮不顧自身安危,跳到冰冷刺骨的河里對周和生進行施救。隨后,洪亮的兒子聞訊趕來,幫助父親將昏迷的周和生救上了岸。最后,等到周和生的家人和村民們來到現場,洪亮父子才默默地離開。
在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拯救生命;在嚴寒冬日,他見義勇為溫暖人心;在團圓佳節,他冰釋前嫌和睦鄰里。“不管是誰落水了,我看見了都會去救,更何況是家門口的鄰居”,正是洪亮這一顆樸實無華的熱心,才成功挽救了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
父輩矛盾起風波,鄰里不和斷往來
今年57歲的洪亮,家住陡溝鎮雙灣行政村顧橋自然村,因為多年前父輩之間的摩擦,導致與鄰居周和生家產生矛盾,一直未化解,兩家人心存芥蒂,此后便不怎么打交道。
洪亮的父親是位鐵匠,年輕時下放到雙灣村,在顧橋村這里蓋了房子經營打鐵,從此就在這定居下來。2019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居住已經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需要拆除重建,洪亮便計劃新建的房屋從原來位置向南延伸6至7米。但鄰居周和生卻指出,洪亮家門前的場地是自己家的,不可以延伸建造房屋。當時建造房屋,兩家人為了宅基地范圍問題爭吵了很長時間,最后經過國土所、派出所和村委會多次調解,終于達成一致意見,對于洪亮家門前的場地都不允許建造房屋。兩家人也因此導致矛盾加深,自此以后再不來往。
鄰居醉酒落冰河,“義”往無前勇救人
2024年2月8日晚上6點左右,洪亮正在家里為迎接新年而忙碌時,忽然傳來女性的呼救聲,“快來救人啊,有人掉到水里啦!”洪亮來不及多想,趕忙放下手里的活,往呼救聲方向跑去,他剛跑出家門,就看到兩個村民站在河邊拼命揮手呼救。洪亮來到岸邊,確定落水者位置后,趕忙讓岸邊的村民到村里喊人過來救援。隨后,洪亮撿起路邊的竹竿伸到落水者的身邊,這才發現落水者是周和生。洪亮大聲呼喊周和生,讓周和生抓住竹竿上岸。但是無論怎么呼喊周和生,他都沒有回應。洪亮這時意識到周和生長時間浸泡在冷水里,可能已經失去意識了。
由于天氣寒冷,再加上臨近新年,大家都團聚在家,使得來往的路上空空蕩蕩、鮮有人影。洪亮擔心自己一個人救援可能會體力不支,也沒有過往村民的協助,猶豫片刻后,洪亮立馬脫掉身上的棉衣,凜冽的寒風讓他瑟瑟發抖,但人命關天,他不敢耽誤,深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他一個猛子扎進水中,憋足一口氣游到周和生身邊。洪亮剛游到周和生的身邊,就聞到了一股酒味,他知道飲酒過多的周和生肯定已經意識模糊,所以根本無法配合洪亮的施救,洪亮只能一邊大聲呼救一邊拽著周和生的衣服往岸邊游。但是已經快60歲的洪亮,在冰冷的河水中拖著一個成年人游泳,讓他漸漸感到體力不支,近在咫尺的河岸在他眼里卻是那么遙遠。好在這時洪亮的兒子也聞訊趕來,伸出竹竿將父親與周和生拉倒岸邊,一起將周和生抬到了岸上。等到周和生的家人和村民們趕到,洪亮才放下心,默默拿起衣服和兒子一起回家。
救鄰居冰釋前嫌,暖人心鄰里和睦
當天晚上,周和生的家人就到洪亮家表達謝意。周和生的妻子對洪亮哭著說:“自己到現在還沒緩過來,村里人到家里喊我的時候,我的腿都軟了,腦袋都是懵的,真的很謝謝你把他救上來。我每次都跟他說少喝點酒,就怕酒喝多了出意外。我不敢想要是沒人救他,這個年我們一家還怎么過。”洪亮淡淡地說道:“人沒事就好,以后還是少喝點酒,安全第一。”
就這樣,兩家持續多年的矛盾也因為這件事情徹底化解,現在鄰里和睦、相敬如賓。村委會得知這件事后,找洪亮了解事情的經過,準備宣傳他的好人事跡。但是他本人認為這不過是件普通的事情,就是出于本能想以最快的速度將人安全救上岸,“當時沒時間想這么多,就那一瞬間的事情,我只知道我會游泳,就想著救人最重要。”洪亮表示,以后再遇到這種危急情況,還是會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
水火無情人有情。面對有人失足落水,他沒有選擇袖手旁觀、沒有害怕冰冷河水、沒有顧及自身安危,第一個“念頭”就是救人。在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拯救生命;在嚴寒冬日,他見義勇為溫暖人心;在團圓佳節,他冰釋前嫌和睦鄰里。他挽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命,更是一個家庭的支柱。社會就需要這樣的正能量,展現人性的光輝,傳遞社會的溫暖,這樣的平民英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宣揚。
責任編輯: 吳越